寒食山馆书情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
侵堦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
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坐在山间的小屋里,每次季节更替时都痛恨自己的漂泊不定。台阶边的青草在春雨滋润下越发茂盛,满地的梨花被昨夜的风吹落。四川的杜鹃鸟啼哭让春天显得分外寂寞,楚地的魂灵在吟诵后让月色变得朦胧。清晰地记得回家的美梦,那是在徐家住宅前的湖东之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来鹄:唐朝诗人。
2. 独把一杯山馆中:独自拿着一杯酒在山馆里。"独"表示孤独;"把"指拿;"一杯"即一杯酒;"山馆"泛指山林中的旅馆或驿站。
3. 每经时节恨飘蓬:每到节日的时候就会因为漂泊不定的生活而心生怨恨。"每经时节"意为每逢节日;"恨飘蓬"表示对飘泊不定的生活的怨憎。
4. 侵堦草色连朝雨:台阶上的青草在连日的雨中显得愈发青翠。"侵堦"表示台阶上长满了草;"草色"指的是青草的颜色;"连朝雨"意味着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
5. 满地梨花昨夜风:满地的梨花被昨夜的春风吹落。"满地"指地上到处都是;"梨花"是一种梨树的花朵;"昨夜风"表示昨夜的春风。
6. 蜀魄啼来春寂寞:春天的寂寞就像蜀地的杜鹃鸟啼哭一样令人感伤。"蜀魄"指蜀地的杜鹃鸟;"啼来"指啼哭的声音传来;"春寂寞"形容春天的寂寞之感。
7. 楚魂吟后月朦胧:楚国诗人的吟唱之后月亮变得朦胧。"楚魂"指楚国诗人的魂魄;"吟后"指吟唱之后;"月朦胧"表示月亮变得模糊不清。
8. 分明记得还家梦:清楚地记得回家的梦境。"分明"表示清晰地、肯定地;"记得"表示记住;"还家梦"指回家的梦境。
9. 徐孺宅前湖水东:梦中回到了徐孺宅前的湖水和东边的景色。"徐孺"是东汉时的名士徐稚的字;"宅前"指住宅的前面;"湖水东"指湖水和东边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作。开篇“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两句,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孤独无依的境地,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紧接着“侵堦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两句描绘了春天景物特征,雨后的台阶上绿草茵茵,地上铺满洁白的梨花,借此表达对春天的眷恋与感慨。接下来的“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是诗人以蜀魄(杜鹃鸟)和楚魂(屈原有诗词咏月亮)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最后,通过“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这一梦境般的描绘,更加凸显出诗人思乡的深情。整首诗借景抒情,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对故乡执着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山馆书情》是唐朝诗人来鹄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描绘了寒食节期间诗人独自在山中馆舍的所见所感。
在唐宣宗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然而,由于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政局仍存在一定的动荡。来鹄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作为一位文人,对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有着深刻的体会。
此时的来鹄,已经历了一段曲折的人生道路。他曾官至监察御史,后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在被贬期间,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时期的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兴亡。在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寒食山馆书情》中,来鹄以寒食节为契机,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以山馆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同时,通过讲述自己的遭遇,传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来鹄作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情怀的文人的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