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里的几座山峰伴随着陆郎(可能指的是陆游)的脚步,清明节的景色充满了诗意。归来时的小船穿梭在水草丛生的小径上,醉酒后踏着凋零的花朵,鞋底的泥土仿佛都带着花香。疾风中的白云在遥远的山岭飘荡,春雨后的农田被汇集成一片池塘。回想那难以忘怀的时刻,回首远望,耳边传来的全是青蛙的叫声,而此时正是夕阳西下之时。
去完善
释义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来鹄
1. 几宿春山逐陆郎:春山,春天的山脉;陆郎,指陆修静,南朝隐士,此处借指游伴。诗句意为在春天的山中度过几晚,与朋友们一起游玩。
2. 清明时节好烟光:清明时节,清明节时;烟光,烟雾般的光线,形容天气晴朗。
3. 归穿细荇船头滑:细荇,指水草;船头滑,指船在水草上滑行。
4. 醉踏残花屐齿香:残花,即将凋谢的花朵;屐齿香,形容走在落花上的鞋子发出的香气。
5. 风急岭云飘迥野:岭云,山顶的云彩;飘迥野,在辽阔的原野上飘荡。
6. 雨余田水落方塘:雨余,雨后;田水,田地中的水;方塘,四方的池塘。
7. 不堪吟罢东回首:不堪,承受不住;东回首,向东回望。
8. 满耳蛙声正夕阳:蛙声,青蛙的叫声;正夕阳,正值夕阳时分。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中,诗人来鹄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与朋友在玉粒塘庄游玩的场景。
“几宿春山逐陆郎”,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畅游山林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此次出游的目的地——玉粒塘庄。
“清明时节好烟光”,表现了清明节的明媚阳光和清新空气,为接下来的描写提供了背景。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和朋友在游玩过程中,乘船穿过荡漾的水面,欣赏着岸边的花草,陶醉在这美好的风景之中。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这两句则描绘了天气的变化,风雨过后,田地里的水流入池塘,形成了美丽的景色。
最后两句“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则以夕阳下青蛙的叫声作为结尾,形成了一种静谧、宁静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玉粒塘庄的美景及诗人与朋友欢快气氛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清明节这一天,一位名叫来鹄的文人墨客邀约几位好友一同出游赏景。他们来到了风景秀丽的玉粒塘庄,在这里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首《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就是来鹄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抒发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
此时,正是唐朝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鹄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文人,他既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也对现实有所忧虑。他在诗中写道:“不见陵园松柏新,莫见故人与君陈。”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来鹄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故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人生哲理,相互鼓励扶持。此次出游玉粒塘庄,正是他与朋友分享快乐、畅谈人生的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