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鹭鸶

标题包含
鹭鸶
褭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袅娜的柳丝轻盈地依偎在清澈的水面, 就这样度过了时光,内心却充满了深深的思念。 如果能够看见那些自由自在的鱼儿, 或许也能让人们的姿态显得更从容一些。
去完善
释义
1. 褭丝:比喻白鹭鸟的细长脖子。 2. 翘足:指白鹭鸟站立的姿势。 3. 澄澜:清澈的水波。 4. 年光:时间。 5. 伫思:长时间地思考。 6. 若使:如果。 7. 见鱼无羡意:指白鹭鸟见到鱼儿后并没有产生贪念。 8. 向人:面向人类。 9. 姿态:举止神情。 10. 应闲:应该更加从容悠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鹭鸶生活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鹭鸶在水边伫立,翘足等待捕食的情景。从“褭丝翘足”可以看出鹭鸶优雅的姿态和专注的神情。同时,“消尽年光伫思间”暗示了鹭鸶在漫长岁月中坚持不懈地等待猎物。 接下来,诗人通过假设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鹭鸶见到鱼儿不再羡慕,那么它向人展示的姿态应该更加悠闲。这里的“见鱼无羡意”象征着欲望得到满足后的内心平静。然而,实际情况是鹭鸶始终保持着专注与紧张,时刻准备捕捉猎物。这种状态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鹭鸶是唐朝诗人来鹄的一首描绘白鹭形象的咏物诗。这首诗歌作于公元907年至960年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在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 来鹄本人在当时的生活经历也颇有些波折。他曾是一名书生,试图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未能如愿。后来他成为一名隐士,寄情山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生动的描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这首诗中,来鹄通过对白鹭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他用“一行千里隔”来形容白鹭高飞的形象,象征着人们对远方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时,他还用“双拳白如雪”来形容白鹭的羽毛,表达了对自己纯净品质和坚贞气节的自豪。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