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闻蝉

标题包含
闻蝉
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绿槐浓荫下传来一曲新鲜歌曲,云雾淡薄,风力微弱,尚未均匀分布。不要说听到时总是令人感到忧愁和惆怅,其实有的愁人心中有些忧虑,而有些人却心情愉悦,并无太多愁绪。
去完善
释义
1. 绿槐:绿色的槐树,指夏季的树荫。 2. 雾薄风轻:形容天气晴朗,微风轻拂的景象。 3. 力未匀:力量分布不均匀。这里指的是蝉鸣声忽高忽低,不稳定。 4. 莫道:不要说。 5. 闻时:听到的时候。 6. 惆怅:因不如意或不得志而心中烦闷。 7. 有愁人:指内心忧虑的人。 8. 不愁人:指无忧无虑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闻蝉》诗以“绿槐阴里一声新”开篇,描绘了初夏时节绿叶婆娑的槐树下,传来一阵清脆的蝉鸣声。接下来两句“雾薄风轻力未匀”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空气湿润、风力柔和的环境,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诗人通过这一情景表达了“莫道闻时总惆怅”的观点,意为听到蝉鸣时不必总是感到惆怅。因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他们对这声音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有愁人有不愁人”,有的人因蝉鸣而引发思家之情,陷入惆怅之中,而另一些人则无动于衷,不为所动。这首诗以此为契机,传达出面对生活的各种境遇,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我们需要学会用平常心去应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蝉》是唐朝诗人来鹄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在炎炎夏日里,作者听到蝉鸣声时的感慨。诗歌通过蝉声的哀伤,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此诗创作于公元865年左右,正值唐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在这个时期,来鹄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察。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了解民间疾苦,对百姓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入的了解。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面临着战争、贫困和疾病等困境。这种时代背景为来鹄的诗篇注入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精神。《闻蝉》这首诗歌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