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为王公明枢密寿

标题包含
为王公明枢密寿
老子当年此日生,麒麟元在地中行。 岂惟谔谔人争忌,亦对堂堂目屡惊。 持国尚卑千斛力,总戎曾作万夫城。 经纶不似书痴绝,堪与君王造太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宝昙,俗姓李,字希古,号竹堂,南宋时期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年轻时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 释宝昙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老子诞生的那一天,神驹曾在大地上奔驰。 他不仅引起了人们的嫉妒,还让人惊叹不已。 他曾经拥有数千斤的力量,在战争中保护了无数人。 他的智谋不仅体现在读书上,还能辅佐君王创造太平盛世。
去完善
释义
1. 老子:古代称呼自己或别人的父亲。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自指。 2.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仁厚。这里代指王公明。 3. 元:原意,原本。 4. 地中:地下,暗处。这里指民间、地方。 5. 行:行动,行为。 6. 岂惟:相当于“岂但”,表示让步假设。 7. 谔谔:直言的样子。这里形容敢于直言的人。 8. 争忌:嫉妒,妒忌。 9. 对:面对,迎接。 10. 堂堂:威武雄壮的样子。 11. 目:眼睛。 12. 屡:多次。 13. 持国:古代官职名,掌管国家事务。 14. 尚:还,仍然。 15. 卑:低下,卑微。 16. 千斛:形容力量极大。 17. 总戎: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事务。 18. 曾:曾经。 19. 万夫城:形容城堡坚固,能抵御万人攻击。 20.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能和谋略。 21. 书痴:指沉溺于书籍的人,这里用来调侃作者自己。 22. 堪:能够,可以。 23. 君王:皇帝。 24. 造:创建,营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释宝昙为王公明枢密写的祝寿诗。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王公明的赞美和敬仰。 首联以“老子”开篇,突显了王公明的智慧和高尚品质。这里的“老子”并非指道家创始人李耳,而是古人对年长者的尊称。“麒麟元在地中行”则暗示王公明具有君子的德行,他的品性就如同地上的麒麟一样珍贵。 颔联进一步强调王公明的才能和人格魅力。他既能在群雄逐鹿的朝堂上坚持自己的意见,又能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让人为之惊叹。其中,“谔谔人争忌”是指那些嫉妒王公明的人,而“堂堂目屡惊”则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佩之情。 颈联描述了王公明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他以千斛之力稳定国家大局,又作为将领保卫国家的安全。这两句表明王公明在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都拥有出色的能力。 尾联则表达了对王公明治理国家的期许。他既有高超的治国之才,又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能够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创繁荣的政治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王公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他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希望他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为王公明枢密寿》是南宋诗人释宝昙所作的一首祝寿诗,创作于南宋中期(约公元1160-1220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已经建立,但政治腐败、战乱频繁,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释宝昙,生卒年不详,他年轻时即出家为僧,后游历四方,结交名士,文学成就较高。他的诗歌既有佛教哲理,又有现实关切,体现了南宋文人多方面的思想特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释宝昙一方面感受到国家命运的忧虑,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 这首诗是为王公明枢密祝寿而作。王公明时任枢密使,负责全国军政事务,位高权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释宝昙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他的人生经历和政绩的赞扬,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