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古意三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古意三首 其三
妾如傍篱菊,不肯嫁春风。 郎如出谷莺,飞鸣醉乱红。 乱红有何好,风雨一夕空。 菊英虽枯淡,不愁霜露浓。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肃(1091年-1132年),字志宏,号栟榈居士,福建沙县人。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在北宋末年科举考试中,邓肃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如同偎依篱边的菊花,不愿意屈服于春风。 如那离开深谷的黄莺,在飞舞鸣叫中陶醉于纷乱的落红。 纷乱的落红有什么好的呢?一夜的风风雨雨就全没有了。 菊花虽然枯萎、淡雅,却不用愁受浓重的霜露之苦。
去完善
释义
傍篱:靠近篱笆。 春风:喻指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富贵生活。 出谷莺:比喻从乡下来到大城市的人。 乱红:指零落的花瓣。 飞鸣:飞翔鸣叫的鸟儿。 醉:沉醉,迷恋。 菊花:秋天的花。 枯淡:枯燥无味,这里形容菊花的形象。 霜露:泛指寒冷的天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菊花和莺鸟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坚守贞操、不受世俗诱惑的品质。首句“妾如傍篱菊,不肯嫁春风”,诗人以篱边的菊花自喻,表明自己不随俗流,不愿意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开放,显示出作者的坚贞和高洁品质。 接下来的“郎如出谷莺,飞鸣醉乱红”,诗人在赞美丈夫志在高远,矢志不渝的同时,也暗示了世俗的诱惑如同繁花烂漫,很容易让人迷失其中。然而,诗人深知这些诱惑并不长久,所以她说:“乱红有何好,风雨一夕空。”意思是对短暂的快乐不屑一顾,只愿坚定内心的信念。 最后两句“菊英虽枯淡,不愁霜露浓”,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无所畏惧的信念。她坚信自己的操守就像秋天枯萎的菊花一样虽然朴素无华,但却能抵抗风霜的侵蚀,不会被世俗所困扰。整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坚定的道德信仰和高尚的人格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意三首 其三》是南宋著名诗人邓肃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意在通过描绘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事迹,表达对忠诚、智谋和坚韧品质的赞美。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初年,正值国家动乱之际。当时金兵入侵,宋室南渡,中原地区沦为金国统治。诗人在这个时期深感国家命运多舛,忧虑时局,希望朝廷能够振作精神,重振江山。 邓肃出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就才学出众,因应举试而踏上仕途。然而他并不热衷于功名,而是关心国家大局。在南宋初期,他曾上疏谏言,抨击时政,主张改革。但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谪。在贬谪期间,邓肃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创作了这首《古意三首 其三》。 邓肃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灭亡、南宋初建的时期。此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金兵肆虐中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邓肃身为文人,心怀家国,希望通过诗歌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臣良将的赞美。这首《古意三首 其三》便是他在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