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四

标题包含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四
不见诗仙何逊来,春风几度早梅开。 竹篱茅舍自清绝,未用移根东阁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裘万顷(1079年-1148年),字元量,号竹洲,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南宋初期“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裘万顷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担任过江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未见诗圣何逊现,春风拂过梅花盛放已数次。 翠竹环绕的简陋居所静谧且美好,无需将梅树移植至东阁种植。
去完善
释义
1.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此为该系列组诗的第四首,是南宋诗人裘万顷对唐代诗人余仲庸《松风阁》诗作的唱和之作。 2. “何逊”: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以咏梅诗而著称。这里指代著名的咏梅诗人。 3. “春风”:是指春天的风。在这里,“春风几度”借指梅花的开花时间。 4. “早梅”:在春季较早时间开放的梅花。 5. “竹篱茅舍”:以竹子作为围墙,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常用来形容田园风光或简朴的生活。 6. “清绝”:形容极为清雅脱俗的境界。 7. “未用”:不必使用。 8. “移根”:移植植物的根本,即移栽植物。 9. “东阁”:古代宫室建筑之一,常用于宴请宾客的地方,此处的东阁借指富贵显要之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四》以“何逊”一词引出“春风”、“早梅”两个意象,描绘了一幅早春梅花开的田园景象。诗人巧妙地将此美景与“竹篱茅舍”相互呼应,展现出了清新脱俗的自然意境。最后一句“未用移根东阁栽”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隐含了诗人自身独立特行的人格特质和品行操守。整首诗寓意深远,抒情浓郁,堪称咏梅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四》是南宋诗人裘万顷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9年,此时正是南宋时期,距离靖康之耻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南宋依然未能收复北方失地,国家局势颇为动荡。 在创作此诗时,裘万顷已步入中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也曾在京城担任国子正。然而,他在仕途上并未取得显著的成就,因此对于官场上的浮华和虚伪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使他更加向往山水的宁静和平静。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值南宋时期。当时,儒家文化得到复兴,士人纷纷投身科举,以求实现个人抱负。而裘万顷作为南宋文人,受到时代氛围的熏陶,对山水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此外,由于国家局势动荡,他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这也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