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仰山

标题包含
仰山
山下清泉迸石流,山前松竹自春秋。 猿吟古寺偏深处,云集诸峰最上头。 一老有灵飞窣堵,二神无语锁寒湫。 诸天更在藤萝外,欲到峰前恨未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脚下清泉从石头缝中喷涌而出,山前的松树和竹子自然生长。 古老的寺庙里传来山间野猴的叫声,周围山峰间的云雾在山巅汇聚。 传说有一位神明居住在山中高耸的古塔内,两位神仙沉默无言地守护着寒冷的洞穴。 天堂就在这蜿蜒的藤蔓之外,想要达到那山峰之巅却因种种阻碍而不能如愿。
去完善
释义
1. 山下清泉迸石流:指从山脚下流淌而下的清澈泉水穿过石头缝隙流淌出来的情景。 2. 山前松竹自春秋:描绘了山前的松树和竹子随着时间流逝逐渐生长和衰败的过程。 3. 猿吟古寺偏深处:指猿猴在古老寺庙旁的偏僻处发出哀鸣的声音。 4. 云集诸峰最上头:描述云彩聚集在高山之巅的景象。 5. 一老有灵飞窣堵:形容一位古老的神仙腾云驾雾而行,“窣堵”是梵语,意为佛塔或佛殿。 6. 二神无语锁寒湫:描写两位神仙安静地守护着寒冷的水潭。 7. 诸天更在藤萝外:意味着诸天神佛都在藤蔓和攀援植物之外的地方。 8. 欲到峰前恨未由:表达了诗人渴望到达高峰却无奈不能实现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宁静与悠远。开篇两句“山下清泉迸石流,山前松竹自春秋”,从山下泉水的流动和山间松竹的生长写起,以动景和静景相互映照,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林图景。接着,诗人在第三、四句中通过描述古寺、猿猴和云聚诸峰的景象,进一步增强了山林的神秘感和空灵感。 第五、六句则转而描写古寺中的佛像和古湫的神灵,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多元。最后两句“诸天更在藤萝外,欲到峰前恨未由”,表达了诗人对于深山中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无法达到的美好境界的遗憾。整首诗既有自然景色,又有宗教色彩,令人陶醉于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仰山》是宋朝诗人胡致隆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58年前后。此时的胡致隆年事已高,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游览仰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在1158年左右,宋金对峙的局面已经形成,北方大片土地被金国占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内部矛盾重重。尽管外部环境严峻,但胡致隆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他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前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在宋代,文人墨客们多游历名山大川,抒发胸怀壮志,寻找心灵的寄托。仰山作为一座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拜谒。胡致隆在此地流连忘返,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通过描绘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