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玉山道中

标题包含
玉山道中
江南江北水茫茫,水阔山遥道路长。 细雨来时麋角解,春风归去马蹄香。 市桥落日明官柳,古渡行人上野航。 景物端宜入图画,孤城回首带斜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南江北,水天相接,波光粼粼;江水宽阔,山川遥远,路途漫漫。细小的雨点飘来之时,麋鹿渐渐苏醒,绽放生机;春风拂面离去之际,马蹄留香,引领归途。市集旁的桥上,夕阳西下,映照着柳树婆娑;古老的渡口,行人登船,驶向远方。这些景致如画,正好成为丹青妙手的灵感来源;回望孤城,已是日薄西山,留下一抹夕阳的余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南江北:指的是长江的南北两岸。这里代指广阔的江南地区。 2. 水茫茫:形容江水广阔无际。 3. 水阔山遥:形容水域辽阔,山路遥远。 4. 道路长:即路远之意。 5. 细雨来时麋角解:细雨来临时,麋鹿会脱下角质。这句话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6. 春风归去马蹄香:春天离去时,马蹄上还留有花香。这句诗表现了春天的美好。 7. 市桥:集市上的桥梁。 8. 落日明官柳:夕阳照射在官道上郁郁葱葱的柳树,使它显得更加明亮。 9. 古渡:古老的渡口。 10. 行人上野航:旅客乘坐乡间小船渡过江河。 11. 端宜:非常适宜。 12. 图画:风景画。 13. 孤城:孤独的城池。 14. 带斜阳:带着落日的余晖。
去完善
赏析
《玉山道中》是胡致隆描绘旅途景象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江南江北辽阔的水面上感受着水势的迷茫与道路的悠长。诗人以细致的观察力捕捉到春雨来临时,麋鹿开始解除冬眠;春风吹过,马蹄印迹散发着香气。在描写沿途风光的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生活哲理的独特思考。 此诗中的“市桥落日明官柳”,描述了夕阳照射下市场旁的桥梁、杨柳和行人相映成趣的画面,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而“古渡行人上野航”则表现了一种祥和的古渡口景色,行人轻快地踏上小船,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两句“景物端宜入图画,孤城回首带斜阳”表达了诗人认为眼前的风景如同一幅美妙的画作,而当回望这座孤独的城池时,余晖映照着它显得格外美丽。诗人通过营造这样一幅恬静且富有生活气息的景象,传递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格调清新,寓情于景,寄情于物,是一首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山道中》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胡致隆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胡致隆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他在文学、政治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厚的造诣。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在官场生涯中,他目睹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对朝廷的腐败和百姓的苦难深感痛心。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问题。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与金国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两国之间的关系时战时和。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使胡致隆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这种忧虑和关注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玉山道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道的所见所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好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胡致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使其成为了南宋诗歌的代表之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