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曹刘二从事见过
萧萧细雨锁柴门,喜见风流二使君。
俊逸万春犹录事,清新子建尚参军。
飘零世路诗千首,寥落江湖酒一尊。
多病扬雄谢来往,暮年谁更可论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雨淅沥敲打着柴门,有幸见到这两位风流浪子。
潇洒脱俗的万春如同小吏,清新的子建仍然犹如参军。
漂泊世间的路途中诗歌无数,寥落的江湖里独酌一杯。
多病的扬雄感谢人们的陪伴,晚年又有谁可以谈论文学呢?
去完善
释义
1.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鸣声等。这里可以理解为风雨的声音。
2. "锁柴门":指被雨滴淋湿的柴门像被锁住一样。
3. "风流":本指美好动人的景象,此处借指两位贤能的官员,即曹刘二人。
4. "二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代曹刘二位从吏。
5. "俊逸":超凡脱俗、才情出众的意思,这里是对万春的赞美之词。
6. "录事":古代的官职名,负责记录备案等文书工作。
7. "清新":清新的文笔风格,这里赞美了子建的才华横溢。
8. "参军":官职名称,魏晋时期设置的职务,主要负责军事事务。
9. "飘零":漂泊不定,这里是作者自叹身世处境不定的意思。
10. "世路":世道,社会生活。
11. "诗千首":用以表达诗人创作颇丰的意象。
12. "寥落":冷落,稀疏,这里表达了江湖朋友的稀少。
13. "一尊":一杯酒,这里是作者宴请友人时的举杯畅饮之意。
14. "多病":体弱多病,作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的一种感慨。
15. "扬雄":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以辞赋见长。
16. "暮年":晚年,老年时期。
17. "论文":讨论文学方面的学术问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胡致隆写给两位朋友的,以表达对他们才情的赞美和友情的珍视。诗的开头“萧萧细雨锁柴门”营造了宁静的氛围,而“喜见风流二使君”则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热情和喜悦。接下来,诗人通过“俊逸万春犹录事”和“清新子建尚参军”两个典故分别赞扬了两位朋友的风采和才情。
接着的“飘零世路诗千首,寥落江湖酒一尊”则表达了诗人自己漂泊江湖、历经沧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酒的执着。最后,“多病扬雄谢来往,暮年谁更可论文”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己的期许。
整首诗结构严谨,用词精妙,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和深厚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曹刘二从事见过》是南宋诗人胡致隆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
此时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面对这一现实,胡致隆内心充满忧虑。他曾在地方任职,深知民间疾苦,对朝廷的腐朽感到痛心。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在诗歌中,胡致隆以曹、刘两位友人作为象征,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自己和友人能够在这动荡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这首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还展示了他在那个时代所承受的精神压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