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访武陵道者不遇

标题包含
访武陵道者不遇
花发鸟仍啼,行行路欲迷。二真无问处,虚度武陵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莹,字道蕴,汉族,福建福安人。她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女诗人,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明代。 薛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伶俐,擅长诗词歌赋。她的诗才得到了父亲的认可,父亲鼓励她广泛阅读诗书,磨砺诗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花朵绽放,鸟儿仍在鸣叫,沿途行走,道路令人陶醉。两位仙子无处可寻,我在这美丽的武陵源浪费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武陵:这里指武陵源,是传说中桃花源的入口所在地,位于今湖南省常德市境内。 2. 二真:道家称存养本性的人为真人,此处可能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两位渔人,他们在武陵源发现桃花源的故事广为流传。 3. 无问处:找不到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访武陵道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薛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歌以武陵源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寻找理想中的道家隐士时所遭遇的失望与怅惘之情。 首先,诗歌的前两句“花发鸟仍啼,行行路欲迷”描绘了武陵源美丽的自然风光。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然而,随着诗人前行的脚步,道路逐渐变得迷茫,这种变化暗示了诗人寻找道家隐士的过程并不顺利。 接下来,诗歌的后两句“二真无问处,虚度武陵溪”揭示了诗人寻访不遇的结果。尽管武陵源风景如画,但诗人在这里并未找到他心中理想的道家隐士。这使诗人深感遗憾,似乎是在告诉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时候难免会遭遇失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武陵道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薛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段时间里,薛莹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到武陵地区。在武陵期间,他广泛接触当地百姓,深入了解民间疾苦,这使他的诗歌创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同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山水田园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薛莹也不例外,他在武陵地区的游历过程中,对当地的山川风物、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也为他创作《访武陵道者不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