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秋月

标题包含
中秋月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莹,字道蕴,汉族,福建福安人。她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女诗人,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明代。 薛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伶俐,擅长诗词歌赋。她的诗才得到了父亲的认可,父亲鼓励她广泛阅读诗书,磨砺诗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36个满月之后,月圆月缺,经历了百年的岁月既令人喜悦又令人忧伤。我劝你不要因为登上高楼看月亮而感到可惜,因为即使云彩飘散露出美好的月色,也无法长久保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十六旬:这里指一年的时间,一旬为十天,所以三十六旬表示一年中每个月都有圆缺的月亮。 2. 盈复缺:意思是月亮的圆缺循环变化。盈指月圆,复缺指又变回缺月。 3. 堪喜又堪伤: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堪是表程度,既可喜又可伤。 4. 莫惜:意为不要轻易放过。 5. 云放婵娟:意指乌云散去,展现出美好的景象。婵娟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女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中秋明月为主题,通过描绘其盈缺、悲欢交织的景象,表达诗人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前两句“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把明月的圆缺与人生的悲欢紧密相连,传达出世事难料、人生短暂的哀愁。而“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则提醒人们勿过分沉溺于暂时的欢愉,因为这短暂的美好很快便会消逝。整首诗寓情于景,令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薛莹创作的一首咏月诗,创作时间为唐朝(618-907年)。这一时期,国家繁荣昌盛,诗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薛莹生活于唐太宗至德宗年间(约7世纪末-8世纪初),他曾担任河中节度使、御史大夫等官职。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艺术达到了巅峰。薛莹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他的诗歌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值中秋节期间,此时的月亮格外明亮,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薛莹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