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后一日立春
人日才过春日至,薄醪生菜旅亭头。
慈亲鬓发垂垂白,应看诸孙弄土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春佳节已过,春天降临;在旅馆的小亭子里,摆上清酒和新鲜的生菜。看到自己的头发逐渐变白,母亲充满关爱地看着她的孙子孙女们玩耍着泥塑的耕牛。

去完善
释义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旧俗以此日天气晴明,主一年人口平安。
春日至:指立春日。
薄醪:白酒。
生菜:春季新鲜蔬菜。
旅亭:古代供行旅客商休憩住宿的驿站。
慈亲:对母亲的尊称。
鬓发垂垂白:形容头发渐渐变白。
诸孙:几个孙子。
弄土牛:古代风俗,立春日有鞭打泥塑耕牛的习俗,象征春耕开始。

去完善
赏析
《人日后一日立春》潘牥
这首古诗描绘了人日之后春日的到来,诗人用“薄醪生菜旅亭头”来形容这一天的景象。画面中,白发苍苍的慈亲正在看着她的孙子们玩土牛,表现出浓厚的亲情和温馨的家庭氛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文字表达了人们对于春天的喜悦和对家庭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人日后一日立春》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潘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宋理宗淳祐九年(公元1249年)正月十四日,这一天既是元宵节前夕,又适逢立春,故以“人日后一日立春”为题。
此时正值南宋末年,金国已灭,蒙古兴起,但中原百姓仍深受战乱之苦。诗人潘牥任江西吉州司户参军,目睹民生疾苦,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在这首诗中,他借题发挥,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人生际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在这一年里,蒙古军队对南宋发动了猛烈攻击,国家形势岌岌可危。而潘牥作为一个地方官员,亲身经历了战争的苦难,更感受到了民众生活的艰辛。因此,他在诗中以“春到人间草木知”来比喻国家的复兴有望,以及人民的希望犹存。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