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谢驾自景灵宫回丞相以下皆簪花
辇路安排看驾回,千官花压帽檐垂。
君王不辍忧勤念,玉貌还如未插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汉语中,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回宫的场景,表达了皇帝虽在繁重的政务中依然保持着忧国忧民之心,他的美貌犹如未上妆时一样自然。现在,我将它译为现代汉语:
宫廷车马有序地准备着迎接皇帝回宫,千名官员头上都插满了花朵。
尽管君主日夜操劳,忧心忡忡,但他的容颜仍然像未曾化妆一样自然美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恭谢:恭敬感谢。
2. 驾:皇帝的车马。
3. 景灵宫:位于京城内的皇家宫观。
4. 丞相:古代中国最高行政官员的名称。
5. 簪花:古代一种礼仪,将花朵插在冠上或发髻上,表示对某种场合的尊重和隆重。
6. 辇路:天子车驾所经之路。
7. 看驾回:观看皇帝的车驾返回。
8. 千官:众多官员。
9. 花压帽檐垂:形容官员们头上簪花之多。
10. 君王:皇帝。
11. 不辍:不间断。
12. 忧勤:忧心勤劳,为国家事务操心。
13. 玉貌:形容帝王的容貌。
14. 未插时:指皇帝没有簪花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恭谢驾自景灵宫回丞相以下皆簪花》描绘了皇帝在祭拜完景灵宫之后回宫的场景。诗中,“辇路安排看驾回”一句表现了皇帝出行的气派,显示了皇家威严;“千官花压帽檐垂”则描绘了众官员们戴花的景象,体现了当时的风俗礼仪;“君王不辍忧勤念,玉貌还如未插时”则是诗人对于皇帝的赞美,表达了对皇帝时刻保持警惕、勤于政务的敬意。全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皇家祭祀的盛况以及皇帝的风范,也传达出诗人对皇帝深深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年间,南宋诗人潘牥创作了这首《恭谢驾自景灵宫回丞相以下皆簪花》。这一时期正值政局动荡,民族矛盾加剧,民生疾苦频发。潘牥作为一位文人雅士,始终关注国家大局及民间生活。这首古诗正是他在目睹朝野内外之现象后所创。
在这段时间里,潘牥屡试不第,仕途不顺,但他仍矢志不渝地关心国事民生。在与时局息息相关的背景下,他愈发感到宦海浮沉、官场腐朽,因而对簪花之风颇有些忧虑和感慨。在诗中,他以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这个现象的关切,希望朝廷官员能励精图治,为民分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