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泊富春寄友人

标题包含
晚泊富春寄友人
江钟寒夕微,江鸟望巢飞。木落山城出,潮生海棹归。 独吟霜岛月,谁寄雪天衣。此别三千里,关西信更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拍打着寒夜的钟声,微微颤抖;鸟儿望着巢穴,渴望回归。落叶飘零,山城浮现;潮水涌动,小船返回。孤独地赏月于寒霜覆盖的小岛,谁能送来信呢?分别长达三千里,关西路上的消息更加稀少。
去完善
释义
1. 江钟:江河边的钟声。这里指富春江边的钟声。 2. 江鸟:富春江边的鸟类。这里可能指的是鸬鹚。 3. 木落:树叶凋落。这里形容秋天来临的景象。 4. 山城:山中的城市。这里指富春山中的城镇。 5. 潮生:海潮上涨。这里描述潮水退去又涨起的景象。 6. 海棹:海边的船只。这里指渔民的船只。 7. 独吟:独自吟诗。这里形容诗人在船上的孤独心情。 8. 霜岛:被霜覆盖的小岛。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岛屿。 9. 雪天衣:冬天穿的棉衣。这里指诗人希望收到远方的关怀与温暖。 10. 三千里:形容距离很远。这里指诗人和朋友之间的空间距离。 11. 关西:古代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这里泛指遥远的西部地区。 12. 信更稀:书信往来稀少。这里形容诗人与朋友之间联系较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晚泊富春”为题,生动地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江景和诗人的思绪。首联写江钟之声在寒冷的夜晚微微传来,江边的小鸟望着巢穴,准备归巢。诗人通过这两个画面展现了富春江边的宁静与祥和。颔联则描述了树木凋零,露出山城的景色,以及潮水上涨,海上的船只陆续归来。这里,“木落山城出”与“潮生海棹归”相对照,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颈联中,诗人独自一人在寒冷的岛屿上吟咏着月光,心中期盼着有谁能为他寄来冬天的衣物。最后两句“此别三千里,关西信更稀”道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离别,感慨相距遥远,音信稀少。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泊富春寄友人》这首古诗创作于唐朝时期。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使得国家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诗人喻坦之在这一时期离开家乡,在漂泊之中感慨万分,将离愁别绪寄托于山水之间。 富春江沿岸风光秀丽,成为了喻坦之心中的避风港。他在此地看到碧波荡漾的江水,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宁静之感。诗人以舟行江上的视角描绘出两岸的美丽景色,勾勒出一幅江山如画的画卷,也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此诗展示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人生体验和独特视角,抒发了内心的哀伤和感慨,也是对国家和人民遭遇不幸的一种同情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远离战乱的愿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