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友人书斋
相见不相暌,一留日已西。
轩凉庭木大,巷僻鸟巢低。
背俗修琴谱,思家话药畦。
卜邻期太华,同上上方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相见不分离,一留天色已西沉。
凉爽的亭子四周树木繁茂,幽静的小巷鸟巢低垂。
远离世俗,潜心研究琴谱,思念家乡,谈论药园农事。
期待与邻居相约攀登华山,共同登上山峰之巅。
去完善
释义
1. 喻坦之:南宋诗人,与陆游等人交往甚密,有作品流传于世。
2. 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指诗人在友人的书斋中逗留了很长时间。
3. 日已西:太阳已经偏西,表示时间过得很快,一天即将结束。
4. 轩凉庭木大,巷僻鸟巢低:轩,这里指友人的书斋;庭木大,形容院子里的树木高大;巷僻,指巷子偏僻;鸟巢低,鸟巢筑得低,表明环境幽静。
5. 背俗修琴谱,思家话药畦:背俗,远离世俗纷扰;修琴谱,研究古琴的演奏技巧;思家,思念家乡;话药畦,谈论种植草药的事情。
6. 卜邻期太华,同上上方梯:卜邻,选择邻居;期,希望;太华,华山,此处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上方梯,佛教用语,指通向佛国的阶梯,这里用来象征追求高尚品德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留别友人书斋》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书斋相聚的美好时光。首联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见的情景,他们在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天。颔联通过描述书房的环境,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志趣相投。轩凉庭木大,表现出书房的宽敞明亮;巷僻鸟巢低,则暗示了周围环境的宁静。颈联中,诗人提到他们在一起谈论音乐和医学,体现了他们深厚的友谊。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攀登人生高峰的愿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别友人书斋》是晚唐诗人喻坦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9世纪,正是唐代晚期,国家政治昏暗,战乱频繁。在这段时间里,喻坦之经历了人生的不幸和挫折。他在长安生活期间,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性的冷漠,这使得他对世事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在诗人的时代,科举制度已经逐渐衰落,文人墨客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他们往往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喻坦之作为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也未能幸免于此。他的才华并未得到赏识,反而因为不善逢迎而被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怀着悲痛的心情离开了友人,前往他乡寻求发展。
然而,尽管身处逆境,喻坦之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在友人的书斋告别之际,他用诗句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留别友人书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既是对友情的怀念,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