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游曲江

标题包含
春游曲江
误入杏花尘,晴江一看春。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 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意外闯入盛开的杏花林,阳光照耀下的江水与春天相逢。眼前的景象虽然像是越国的风光,但这里并非我的家乡秦国。河岸边藏着翘首以待的鹭鸟,垂柳轻轻拂过水中跳跃的鱼群。可惜我独爱水边的嫩绿芳草,却没能找到可以让我喝得大醉而安然入睡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曲江:位于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有著名的“曲江池”;这里代指北方的广大地区。 2. 误入杏花尘:化用古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形容春日景象。 3. 晴江一看春:晴天时在江边欣赏春天的景色。 4. 菰蒲:两种水生植物名,比喻南方的水乡风光。 5. 越:古代诸侯国名,在今浙江省一带,泛指南方。 6. 骨肉且非秦:暗示家庭亲人生离死别,流落异乡。 7. 曲岸藏翘鹭:曲曲折折的河岸隐藏着翘起长颈的鹭鸟。 8. 垂杨拂跃鳞:柳树枝条轻轻摆动,仿佛触碰到水中跃起的鱼儿。 9. 汀草色:汀州草地呈现出的绿色。 10. 醉眠人:微醺中睡眠的人,此处可能暗示作者的失落心情。
去完善
赏析
《春游曲江》喻坦之这首诗词以曲江之游为引子,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误入杏花尘,晴江一看春”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繁花似锦的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误入”二字,既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心情,又暗示了春天来临时的惊喜。同时,“晴江一看春”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颔联“菰蒲虽似越,骨肉且非秦”则揭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虽然眼前的景色与故乡相似,但诗人却深深明白,这里终究不是故乡,无法替代那份深厚的亲情和友情。 颈联“曲岸藏翘鹭,垂杨拂跃鳞”通过对曲岸、翘鹭、垂杨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曲江的优美风光。而“拂跃鳞”三字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水面上波光粼粼的美景。 尾联“徒怜汀草色,未是醉眠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虽然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但诗人仍感到孤独和思念,无法沉浸在这美丽的画卷中。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游曲江》是唐代诗人喻坦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出游曲江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喻坦之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交了许多朋友,生活过得颇为惬意。 然而,这个时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皇帝对艺术的过分追求,导致政治腐化,民间疾苦无人关心。另外,唐朝的边疆问题也日益严重,安禄山的势力逐渐壮大,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在这样的背景下,喻坦之创作了这首《春游曲江》。他以曲江的美景为背景,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他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