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代北言怀

标题包含
代北言怀
困马榆关北,那堪落景催。路行沙不绝,风与雪兼来。 草得春犹白,鸿侵夏始回。行人莫远入,戍角有余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马儿被困在榆关之北,怎能忍受落日余晖的催促。道路上尽是沙石,风雪中前行不息。小草春天依然苍茫一片,大雁夏天才会归来。远行的人啊,请不要深入腹地,因为连戍楼的号角都带着几分悲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喻坦之: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亦不详。 2. 代北:古地区名,泛指古代中国北方地区,尤指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 3. 榆关:地名,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深河乡,又称临渝关、渝关等。 4. 落景:夕阳、晚霞。这里可理解为傍晚时分。 5. 沙不绝:指路上风沙不断。 6. 兼来:一起到来。 7. 得春犹白:到了春天依然白色,指草木尚未发芽。 8. 鸿侵夏始回:大雁在夏季来临时开始归来。 9. 戍角:戍楼的号角声,多用于表达离愁别绪或边境征战的氛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北方边塞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厌恶战乱的情怀。开篇以“困马榆关北”为引,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苦难生活;接着用“那堪落景催”表达对战争的无尽叹息。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草得春犹白”和“鸿侵夏始回”进一步表现了边塞环境的艰苦,以及对和平的期待。最后两句“行人莫远入,戍角有余哀”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远离战乱,过上安宁生活的愿望。整首诗歌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北言怀》是唐代诗人喻坦之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在这个时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喻坦之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生活也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他曾一度被贬官,流放到边疆地区,这使得他有机会亲身感受到边塞的生活和风情。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在《代北言怀》这首诗中,喻坦之描绘了边塞的风光和自己的心情。他在诗中写道:“雁飞南浦草,客向代人愁。鸟道青楼月,烽烟白骨秋。汉江连楚泽,塞树接凉州。愿逐三秋雁,登高共望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喻坦之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