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箴
贪残奸酗,狡佞讦愎。
身之八杀,背惠,恃己。
狎不肖,妬贤能。
命之四孽,有是有此予敢辞。
无是无此予之师,一日不见予心思。
思其人,惧其人。
其交其难,敢告于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贪婪、残忍、奸诈、酗酒,狡诈、善辩、忌妒、固执,这些都是自身的八大弱点。背离恩德,过分依赖自己,亲近那些品行不良的人,嫉妒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命运中的四大罪孽,有则有,无则无,我不敢推卸责任。如果没有这些罪过,我就是别人的榜样,一天不见我都会想念。想他们是因为担心他们的品德和行为,希望与他们交往不要遇到困难,敢于在门口告知大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贪残奸酗:形容贪婪残忍、奸诈酗酒的人。
2. 狡佞讦愎:指狡猾、善于花言巧语、爱揭发别人缺点的人。
3. 身之八杀:八种危害自己身体的毛病,即贪残、奸酗、背惠、恃己、狎不肖、妬贤能。
4. 命之四孽:四种影响自己命运的罪过,有是、是此、无是、无此。
5. 思其人,惧其人:思念德才兼备的人,害怕遇到不好的朋友。
6. 其交其难:与这样的人交往会有困难。
去完善
赏析
《门箴》是唐代诗人卢仝表达自我操守与人际关系的诗歌。全诗分五段,每段四句,通过对比贪婪、残暴、奸诈、酗酒等不良品性以及狡猾、阴险、多嘴、固执等恶劣性格,诗人揭示了自己的处世原则:亲近正人君子,远离恶行邪人;保持谨慎,时刻警惕;交朋友要审慎,避免交往中的困难与困扰。因此,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道德观与处世哲学,颇具警示意义和教诲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门箴》是唐代著名诗人卢仝的一首传世之作。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在这个时期,卢仝的生活并不安定,他曾多次奔波迁徙,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在这个过程中,卢仝深刻地体验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这也成为他创作《门箴》的灵感来源。
与此同时,唐德宗时期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由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卢仝通过对门户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中,卢仝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门的作用和意义,强调门户的重要性。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家庭和亲情,不要因名利而忽视身边的人。同时,他也希望人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