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钩吟
初岁学钓鱼,自谓鱼易得。
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
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初年少学钓鱼,自信容易把鱼捕。
及至三十握钓竿,一条鱼儿却难获。
别人钓钩弯曲成,我的钓钩直而尖。
无奈鱼儿不肯咬,我钩之中无饵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卢仝(tóng):唐朝著名文人,有“茶仙”之称。
2. 直钩:这里指钓鱼时使用的没有弯曲的钩子。
3. 初岁:年初。
4. 自谓:自认为。
5. 易得:容易得到。
6. 三十:三十岁。
7. 持:拿着。
8. 曲:弯曲。
9. 哀哉:表示悲哀或同情。
10. 无食:没有食物。
去完善
赏析
《直钩吟》卢仝此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曲折的求学过程。诗中,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刻画了一个“初岁学钓鱼”的自认为“鱼易得”的少年形象。然而,在经历“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的困境之后,他反思到:他人的钩子弯曲,却满载而归;我的钩子直挺,却没有食物。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于求知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学习如同垂钓,需要掌握方法,不断实践和总结,才能有所收获。同时,也寓含着人生经验,启示人们要脚踏实地,不断磨练,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直钩吟》是唐代诗人卢仝创作的一首描绘古人宁折不弯、坚定信念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正值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卢仝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亲眼目睹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摧残和官场腐败对社会风气的败坏。他愤世嫉俗,以诗歌为武器,抒发心中的忧虑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在这首《直钩吟》中,卢仝借古人宁折不弯的品质,表达了对坚定信仰和高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此外,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也深深影响了卢仝的思想观念。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虽然一度繁荣,但内部矛盾重重,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问题严重削弱了中央政权的力量。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卢仝深感重任在肩,希望通过诗歌唤醒人们的忧患意识,共同寻求国家的振兴之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