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二首

标题包含
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二首
淮上客情殊冷落,蛮方春早客何如。 相思莫道无来使,回雁峰前好寄书。 南方山水生时兴,教有新诗得寄余。 路带长安迢递急,多应不逐使君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卢仝(约795年-835年),字玉川,唐朝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韩愈、孟郊等人并称为“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仝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性格孤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淮上的旅客们感受着特别孤寂的气氛,遥远的蛮荒之地春天来得较早,但游客的状况如何却不得而知。思念之情无法通过使者表达,在回雁峰前,我们可以轻易地寄出书信。南国的山水生机勃勃,新诗的灵感源源不断,能够寄给远方的友人。但道路漫长,行程遥远,或许来不及跟上使者的脚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萧二十三:即指新郎萧二十二。古代表示年龄有“二十”但实际是“二十一”的叫法,例如“二八年华”指的是十六岁。这里的“二十三”即指第二十三岁。 2. 赴歙州婚期:前往歙州办理婚姻之事。歙州,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 3. 淮上:泛指淮河一带。 4. 蛮方:泛指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南方地区,这里指南方歙州一带。 5. 回雁峰: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相传春秋时期吴楚两国使者经常往来经过此峰,每年秋天大雁南飞至此峰栖息,春季北归,故得名。 6. 长安:古代都城,这里用来象征国家的中心地带。 7.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8. 使君:本指刺史等地方长官,此处为尊称,意指新婚夫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为朋友萧二十三赴歙州赴婚期而作。开篇便描绘了在淮上的冷清景象,而远方的友人却身处春天,但诗人的表达却是以询问的方式呈现,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活泼。接下来,诗人借鸿雁传书的传统意象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第二联中,诗人描述了南方的山水之美,并期望友人能够将这些美丽的风景用诗歌记录下来,以便自己能够分享。然而,通往长安的道路遥远漫长,或许这些美好的诗篇无法及时送达。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婚姻的祝福,也传达出对于友人才能的赞誉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卢仝的这首诗《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二首》创作于唐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社会多元的时代。这一时期,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诗人们通过诗歌来表达情感、描绘生活、讽谏时政。而卢仝作为当时的知名诗人,其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在创作这首诗时,卢仝的个人经历颇富戏剧性。他曾因直言不讳受到迫害,一度陷入困顿,但在好友的帮助下逐渐走出低谷。这段曲折的经历使他更深刻地体验到人生无常,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封建社会的婚姻观念仍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然而,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卢仝以“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为题,展现了当时青年人对婚姻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