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山招冰僧
买得一片田,济源花洞前。千里石壁坼,一条流泌泉。
青松盘樛枝,森森上插青冥天。枝上有□猿,
宿处近鹤巢,清唳孤吟声相交。月轮下射空洞响,
丝篁成韵风萧萧。我心尘外心,爱此尘外物。
欲结尘外交,苦无尘外骨。泌泉有冰公,心静见真佛。
可结尘外交,占此松与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购买了一片田地,就在济源县的花洞前面。远处千里的石壁已经裂开,流淌出一股清泉。松树盘根错节,茂密的树梢直插云霄。树枝上栖息着灵猴,它们夜晚回到白鹤筑巢的地方,嘹亮的啼叫声与孤独的吟咏相互交织。月光穿透洞穴发出回响,风声萧瑟如丝竹和弦。我的心已经远离尘世纷扰,喜欢这些超脱凡俗的事物。
我想要结交那些超脱世俗的人,但我缺少那份坚定的心智。泌泉边的冰公(即法号冰舟的僧人),他心如止水,可见证真正的佛法。如果能与他交往,我愿在此地与他共享这松涛月色。
去完善
释义
收到,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注释:
1. 济源: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西部。
2. 花洞:可能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3. 千里石壁坼:形容石壁的高大和壮观。
4. 流泌泉:清澈的泉水。
5. 青松盘樛枝:青松繁茂的生长。
6. □猿:古人认为猿猴是智慧的象征。
7. 鹤巢:鹤筑的巢穴,此处可能是形容清静之地。
8. 月轮:月亮。
9. 丝篁:乐器的声音。
10. 尘外心:超脱世俗的心态。
11. 尘外交:结交与世俗不同的人。
12. 冰公:对僧人或隐居者的尊称。
去完善
赏析
《将归山招冰僧》这首古诗生动描绘了济源花洞的优美风光,展现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与友人共享清静生活的向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以自然界中的美景为伴,欣赏松、猿、鹤等生物共处的和谐画面,同时亦透露出自己心境的纯净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全诗情感真挚、意味深长,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尘外世界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归山招冰僧》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15年左右,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时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段时间里,卢仝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被任命为河北宣抚使,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赴任。他的生活境遇也颇为坎坷,曾因贫困而流落江湖,甚至一度陷入困境,靠卖药为生。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更加渴望远离世俗纷扰,过上隐居生活。
在卢仝所处的时代,唐代的文人雅士们普遍追求隐逸生活,认为这是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卢仝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与冰僧一同归隐山林,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