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新蝉

标题包含
新蝉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翦不断,还在树枝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卢仝(约795年-835年),字玉川,唐朝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韩愈、孟郊等人并称为“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仝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性格孤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泉水潺潺流淌犹如低声细语,琴声悠扬如同往来交替。虽然风儿吹过枝头,但泉水和琴声依然在树梢之间回荡。
去完善
释义
《新蝉》:本诗描绘了夏季新蝉的叫声,通过泉水的流动和琴声的变化来比喻蝉鸣的特点,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 泉溜潜幽咽:描述泉水潺潺流淌的声音,以“潜”形容水声微弱,“幽咽”表示泉水流动时发出的低沉声音。 2. 琴鸣乍往还:借用琴声的变化来形容蝉鸣声高低起伏,“乍往还”表示声音时而消失,时而重现。 3. 长风翦不断:用“长风”形容蝉鸣声音持久,“翦不断”意味着尽管风在吹动,但蝉鸣依然持续。 4. 还在树枝间:指蝉鸣仍然来自树枝间的蝉,强调蝉鸣声源的位置。
去完善
赏析
《新蝉》这首古诗描绘了初夏时节,泉水潺潺、琴声悠扬的氛围。首句“泉溜潜幽咽”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泉水悄无声息的流淌;第二句“琴鸣乍往还”则以琴声的忽隐忽现来衬托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接下来的两句“长风翦不断,还在树枝间”则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初夏日长风的轻拂,仿佛剪不断的风还在树木之间流动,从而为读者营造出一个恬静而美好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蝉》是唐朝著名诗人卢仝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在这段时间里,卢仝生活困顿,多寄情于山水之间,因此对于自然界的新蝉有了更为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在唐代,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疾苦。此时的诗人卢仝一生辗转各地,始终未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辛酸,这使得他在诗歌中对社会的阴暗面有着极为深刻的揭示。而新蝉的出现,则让他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在新蝉的鸣叫声中,卢仝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希望。他通过描述新蝉从“泥中”到“枝头”的过程,揭示了生命力的旺盛与生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感悟使得卢仝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