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弟稚圭别
行色动高盖,题诗寄短笺。
离亭春草外,吉水暮云边。
雕鹗抟霜翅,骅骝受玉鞭。
槐黄须努力,好语及秋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的现代白话文翻译是:
行动举止显示出高贵的气质,提笔写诗寄托在简短的书信里。
离开长亭时在春天的草地之外,到达吉水处在傍晚的云朵边上。
猛雕大鹏展开翅膀翱翔,千里马接受着玉质的马鞭驾驭。
槐花黄色的时候要继续努力,到时候再传递好消息到秋天。
去完善
释义
1. 行色:即指离别时情景。
2. 高盖:此处为形容词,表示地位高、气派大。
3. 题诗:书写诗句或题写诗篇。
4. 短笺:便条、短信。
5. 离亭:临别的驿站。
6. 春草:春天生长的草地。
7. 吉水:即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吉水县。
8. 暮云:傍晚时分天空的云彩。
9. 雕鹗:鹰类猛禽,比喻有才能的人。
10. 抟霜翅:飞翔在寒冷的空气中,借喻努力奋发。
11. 骅骝:骏马名。
12. 玉鞭:镶嵌玉石的马鞭,借喻权威地位。
13. 槐黄:即槐黄时节,也称槐花时节,指夏初之时。
14. 努力:勤奋努力。
15. 好语:美好的祝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黄公度与其弟稚圭离别时的心情和寄语。诗歌开篇即描绘了兄弟二人即将分别的场景:“行色动高盖,题诗寄短笺”,描写了在分别之际,诗人弟弟的思绪涌动,而诗人则以写诗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接下来,诗人通过“离亭春草外,吉水暮云边”来渲染离别的氛围,暗示出离别的惆怅与不舍。
紧接着,诗人以“雕鹗抟霜翅,骅骝受玉鞭”来表达自己对其弟的期望和鼓励。“雕鹗”象征勇猛,“骅骝”代表骏马,比喻有能力的人才。诗人希望其弟能像雕鹗一样勇敢地搏击风雨,像骏马一样接受鞭策,勇往直前。最后,诗人以“槐黄须努力,好语及秋天”寄语其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进,期待在金秋时节再次相聚,共同分享成功喜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弟稚圭别》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黄公度所作,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这一年黄公度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取得了进士的功名,但他却因为受到权臣秦桧的排挤而未能进入仕途。此后,他开始了漫长的游历生涯,广泛接触民间,深入了解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疾苦。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内部政治腐败,外患严重,民不聊生。朝廷的腐败无能使得金兵屡屡南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黄公度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他对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在《赠弟稚圭别》这首诗中,他以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