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王安之五首 污亭

标题包含
和王安之五首 污亭
强洁犹来真有为,好髙安得是无心。 污亭妙旨君须会,物我何争事莫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坚定真实才能有所作为,过分追求高度又如何能没有私心。理解污亭的真谛你需要去体会,关注自我与外界的关系而不要陷入纷争。
去完善
释义
1. "污亭":意指环境不洁的亭子,寓意保持谦卑,处之泰然的心态。 2. "强洁犹来真有为":意为在纷扰环境中保持清洁行为,仍是有为的象征。 3. "好高安得是无心":意味着过分追求高远的目标,实难做到没有私心杂念。 4. "污亭妙旨君须会":提醒人们理解污亭背后的深层寓意,学会处理生活中的琐事与复杂的人际关系。 5. "物我何争事莫侵":阐述人与自然之间应遵循和谐共生的原则,避免无谓的纷争。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程颢以“污亭”为题,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人生以及宇宙哲学的独特见解。诗中的“污亭”并非指真实的亭子,而是象征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境地。诗人借此描绘出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第一句“强洁犹来真有为”,表达了诗人对事物的看法。他主张事物本应顺其自然,而不是刻意追求洁净。这句诗句意味着诗人在否定过度强求清洁的行为,强调顺其自然的重要性。 第二句“好高安得是无心”则暗示了人们不应过分地苛求事物完美,因为完美的追求往往伴随着私欲和执念。“无心”一词意味着不被尘世所累,保持内心平静与和谐。 第三句“污亭妙旨君须会”是整首诗的核心,也是诗人主张的人生哲理。他通过描述污亭这一现象,引导读者去领会生活中的美好。这里的“污亭”象征着繁华世界中的一片净土,揭示了诗人关于生活的智慧:在这个世界上,事物原本并无绝对的美丑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它们。 最后一句“物我何争事莫侵”是诗人对人生的进一步思考。他认为,只要不触及个人利益,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应该是包容并尊重的。这句诗句表明诗人提倡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以此来应对生活中的一切矛盾和冲突。 总之,这首诗借“污亭”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诗人眼中,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污浊与纯净,只有人们心灵是否安宁。而我们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抛弃执着、追求内心和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王安之五首 污亭》是宋朝诗人程颢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发生在宋仁宗时期(公元1022年-1063年),此时的程颢正生活于繁华的汴京,是一位负有盛名的文人墨客。 宋仁宗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这个时期科举制度发展完善,士人阶层兴起,大批文人士大夫参与朝政,追求“文治”和“德化”的儒家学说备受推崇。因此,程颢在诗歌中体现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表现了悠闲自得的文人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