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置舍利塔歌

标题包含
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置舍利塔歌
伊川别骑,灞岸分筵。 对三春之花月,览千里之风烟。 望青山兮分地,见白云兮在天。 寄愁心于樽酒,怆离绪于清弦。 共握手而相顾,各衔凄而黯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分别的时候在伊河河畔骑马而行,在灞桥岸边摆酒送别。 看着春天的花朵和明亮的月光,感叹远方的风景如画。 望着那远方的青山,我们的心意在此分割;抬头看天上的白云,它们也似乎在为我们感到惋惜。 用酒寄托心中的忧愁,用琴声表达离别的悲伤。 我们紧紧握着手,互相对望,各自含着泪水,神情黯然。
去完善
释义
1. 伊川:河南洛阳的伊河,源出河南栾川县伏牛山北麓,流经嵩县、伊川,至偃师市入洛河。这里代指河南一带。 2. 灞岸: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的灞水岸边,为古代长安人送行的一个地方。 3. 三春:孟春、仲春、季春,即春季的三个月。 4. 风烟:风和烟雾,这里泛指风光景色。 5. 青山:指河南省洛阳市嵩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 6. 白云:指天空中的白云。 7. 樽酒:用酒杯盛酒,这里指喝酒送行。 8. 清弦:弦乐器的一种弹奏方式,指弹奏出清澈的乐音。 9. 握手:表示亲昵的举动。 10. 怆离绪:悲伤别离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赴任的场景。开篇的“伊川别骑,灞岸分筵”,通过描述地域环境,展现了送别场面的庄重和热闹。接下来的“对三春之花月,览千里之风烟”,用春景和视野开阔的画面,烘托出诗人心中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望着远处的青山白云,以白云象征友人的高洁品质,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和期望。接着,他用“寄愁心于樽酒,怆离绪于清弦”,形象地描绘出送别的气氛,借美酒和琴声寄托自己的担忧和不舍。最后,“共握手而相顾,各衔凄而黯然”,写的是离别时的挥手告别,彼此的心情都很沉重。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友人的真诚祝愿,也有对友谊的深深眷恋,体现出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置舍利塔歌》是唐代诗人徐坚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10年至716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前期,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空前发展。 徐坚在当时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墨客,他的文学修养深厚,诗词造诣非凡。在这个阶段,他的生活相对安定,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在这首古诗中描绘了送行考功武员外的场景,表现了唐代社会对佛学的崇尚以及对朝廷重臣的尊敬。 此外,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影响徐坚创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唐玄宗的开明统治下,唐代社会繁荣昌盛,文化繁荣,各种宗教信仰得以广泛传播和尊重。佛教作为当时的主要宗教之一,受到了朝廷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因此,徐坚在此诗中对佛学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和对知识的敬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