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六浮阁

标题包含
登六浮阁
向晚峦气清,浮阴散虚阁。忘言坐永日,冲襟入寥廓。竹深新粉香,林静残花落。隔坞踏歌来,归逢人采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的山气清新,云雾在虚空中浮动消散。沉浸在美景之中,让人忘记了言语。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胸怀也变得宽广。竹林深处传来了新竹叶的香气,宁静的树林中,残留的花瓣逐渐飘落。沿着山间小路,不时传来歌声,回家的路上还遇到了正在采药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向晚:指接近傍晚的时候。 2. 峦气:山间的雾气。 3. 清:清澈,清爽。 4. 浮阴:飘浮的阴影。 5. 虚阁:即六浮阁。 6. 忘言:形容心境宁静,不须言语表达。 7. 永日:长久的时间。 8. 冲襟:敞开胸怀。 9. 寥廓:旷远的样子。 10. 新粉香:指竹子生长出的新鲜花粉的香气。 11. 残花落:指落花凋谢。 12. 隔坞:指相隔的山谷。 13. 踏歌:一种古代民间歌舞形式,边唱边踩地作节拍。 14. 采药:采摘草药。
去完善
赏析
《登六浮阁》是唐代诗人徐坚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登上六浮阁的所见所感。首先通过描述山间的清新空气和虚阁的浮影,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接着,诗人坐在阁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开阔。周围的环境宁静幽深,竹林深处传来阵阵清香,树林里则留下了斑驳的落英。最后,诗人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歌声,原来是有人踏着歌谣归来,还遇到了正在采集草药的人。整首诗以宁静的氛围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心灵的解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六浮阁》徐坚,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这个时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发展,为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然而,唐玄宗晚年沉溺声色犬马,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唐朝由盛转衰。 徐坚是一位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登上了六浮阁,俯瞰世间百态,感慨万千。登高望远,他想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也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在诗歌中,他以沉郁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