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至德抚遐荒,神兵赴朔方。
帝思元帅重,爰择股肱良。
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
寄崇专斧钺,礼备设坛场。
鼙鼓喧雷电,戈劒凛风霜。
四騑将戒道,十乘启先行。
圣锡加恒数,天文耀宠光。
出郊开帐饮,寅饯盛离章。
雨濯梅林润,风清麦野凉。
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至高道德抚慰远方的荒凉之地,神奇的军队奔赴北方边境。皇帝想念着重视元帅的重任,因此挑选了忠诚有力的助手。接连不断地有人继承了安定世界的重任,深谋远虑如同汉朝的张良。托付责任,专门指挥军事行动;礼遇周到,设立仪式场所。战鼓声如雷霆闪电般喧嚣,戈剑如风霜般冷峻。四匹骏马准备启程,十位骑士先头探路。天子的赏赐增加,星辰闪烁着受宠的光辉。走出城郊,布置宴饮,在清晨为离别的盛大宴会饯行。雨水洗净了梅林的尘土,微风带来了麦田的凉爽。应当将这段功绩铭刻于燕山,期待着功臣的名声传遍四方。
去完善
释义
1. 至德:道德的最高境界,这里指皇帝。
2. 遐荒:边远地区。
3. 朔方:北方。
4. 爰:于是。
5. 股肱:指辅佐君主的大臣。
6. 安世:西汉时的张汤,曾任御史大夫,掌管刑法,以公正无私著称。
7. 子房:张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善于运筹策划。
8. 寄崇:寄托重任。
9. 专斧钺:掌握军权。
10. 备:完备。
11. 设坛场:举行仪式。
12. 鼙鼓:古代军中乐器。
13. 戈剑:武器。
14. 四騑:四匹马。
15. 戒道:出发。
16. 十乘:十辆车。
17. 圣锡:皇帝的赏赐。
18. 天文:天上的星辰。
19. 赐饮:赐酒。
20. 寅饯:早晨饯行。
21. 梅林:梅花林。
22. 雨濯:雨水冲洗。
23. 麦野:麦田。
24. 燕山:今北京一带的山脉。
25. 勒颂:刻石留名。
26. 麟阁:汉代宫中的藏书楼,这里指朝廷。
去完善
赏析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是唐代诗人徐坚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有八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十字。
首联“至德抚遐荒,神兵赴朔方”,描述了皇帝用德安抚边远地区,派遣神兵前往北方边疆的情景。这一联表达了国家对于边境安全的重视。
颔联“帝思元帅重,爰择股肱良”,强调了皇帝对于元帅的重视,认为他是国家的股肱之臣,选他出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颈联“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暗示了这位元帅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就像历史上的名将陈安世和谋臣张良一样。
尾联“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则预祝这位元帅在北方边疆取得胜利,留下英名,如同燕山的石刻碑文一般,永垂不朽。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皇帝的赞美、对元帅的歌颂以及对胜利的期待,展现了大唐盛世的国威与军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是唐代诗人徐坚创作的一首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从诗题可知,这首诗是奉皇帝之命,为送别朝中重臣张说巡边而作。在唐朝时期,边疆安全形势严峻,战事频繁,朝廷派遣重臣巡视边疆、整饬边防成为一种常规举措。
徐坚作为当时的文人官僚,对时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这首古诗反映了唐玄宗时期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现实,以及朝廷忧国忧民的心态。在这个历史时期,唐朝虽已度过贞观、开元盛世的繁荣,但仍然保持一定的实力。然而,当时政治局势暗流涌动,矛盾重重,边疆危机四伏。因此,当权者需要选拔贤能之士,巩固国防,确保国泰民安。
在张说即将踏上征程之际,徐坚借诗歌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以激昂的诗句描述张说的崇高形象,勉励他肩负起守卫边疆的重任,将满腔热忱献于国家大业。综上所述,《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创作背景深刻,凝聚了作者与时代共同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