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淮阴侯庙

标题包含
过淮阴侯庙
当时谋战不谋安,将众多多是祸端。 万垒在前攻掠易,四方无事保全难。 晓堂钟鼓修淮祀,古壁旌旗拥汉官。 天下息肩兵革定,一瞻祀宇一长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我们制定战略时不考虑如何确保安宁,众多将领只会带来麻烦。 攻打容易防守难的军事阵地摆在面前,在四下太平时保全却更难。 拂晓时的庙堂钟声与鼓声结合在一起用于祈求淮河神灵,古代的墙壁上绘着旗帜拥护汉朝官员。 当战争停歇,国家得以喘息,和平时代到来,人们在祭坛前共享欢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淮阴侯庙:位于淮安市区,是为纪念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而建。韩信曾助刘邦平定天下,后被吕后设计杀害。 2. 当时谋战不谋安:指韩信以军事才能著称,但其内心并不谋求个人安危。 3. 将众多多是祸端:意指拥有许多将领容易招致祸患,因为可能引发争权夺利的问题。 4. 万垒在前攻掠易:形容在战争中攻克敌人壁垒相对容易。 5. 四方无事保全难:表示在和平时期维护国家安宁较为困难。 6. 晓堂钟鼓修淮祀:清晨的庙堂中,钟声和鼓声在祭祀淮阴侯时回响。 7. 古壁旌旗拥汉官:庙中的古老墙壁上飘扬着代表汉朝的旗帜,显示出对韩信的敬意。 8. 天下息肩兵革定:意指战争结束,百姓可以安心生活。 9. 一瞻祀宇一长欢:再次参观淮阴侯庙,心中充满了喜悦。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淮阴侯韩信的怀古诗。诗人俞汝尚以淮阴侯庙为载体,回顾了韩信这位古代将领的一生。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认为战争中的谋略和战术固然重要,但确保国家和百姓的安定才是根本。诗中提到了战争的艰难和四面楚歌时的保全不易,也描绘了淮阴侯庙的庄严肃穆以及汉官云集的场景。当天下百姓终于能在无战事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时,人们来到淮阴侯庙前怀着敬意悼念这位千古名将,表达出深深的感慨与欣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淮阴侯庙》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正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朱元璋统治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俞汝尚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对这段历史时期的变革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在这段时间里,俞汝尚经历了明朝初年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他亲眼目睹了朱元璋从一介草民成长为一代帝王的过程,也见证了明朝的建立和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俞汝尚对人生的命运无常和历史的沧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创作这首诗时,俞汝尚还受到了当时社会氛围的影响。明朝初期,儒家思想逐渐复兴,文人们开始关注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俞汝尚通过对淮阴侯庙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总的来说,《过淮阴侯庙》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明朝初期,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俞汝尚在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使他在诗中展现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