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蒙泉
幽人斸寒泉,井甃名日蒙。
井贵德不改,蒙以养为功。
非徒玩清冷,润液幽芳丛。
说筑傅岩下,伊耕莘野中。
静守一夫事,勤政王道隆。
孔孟不得志,日月经高穹。
休哉圣贤心,养私而用公。
宇宙间生民,草木与昆虫。
仁渐而秾郁,义惨而庞洪。
泓泓此中泉,与物资天功。
勿谓短绠浅,海底渊源通。
勿谓一勺轻,洗涤人心空。
近林鬰青苍,远涧与冲融。
往往中间云,霶霈起天风。
汲引即所利,孰遣榛莽丰。
有道无得丧,孰患番险蒙。
君子修诸业,虑初而图终。
为君赋此诗,勿厌吾道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于清幽之境、高洁之人的赞美。诗句描绘了幽静的环境中,人们采集清泉的场景。这口井虽然简单,但却有着重要的滋养作用,就像那些为人正直、默默奉献的人们。诗人指出,真正的君子应该像井水那样“养私而用公”,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中还提到了“孔孟不得志,日月经高穹”,意指那些伟大的圣贤,虽然人生际遇坎坷,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照耀着人间。
去完善
释义
《题蒙泉》俞汝尚注释:
1. 幽人:隐士。
2. 斸(zhú):挖掘。
3. 寒泉:清澈的泉水。
4. 井甃(jiù):井壁。
5. 蒙:承蒙。
6. 不改:永恒不变。
7. 以养为功:把修养当作成就。
8. 非徒:不仅仅。
9. 玩清冷:欣赏清凉。
10. 幽芳丛:幽雅的花丛。
11. 说筑傅岩下:傅岩位于古秦国今山西平陆县,传说商朝贤臣傅说曾在此筑城隐居。
12. 伊耕莘野:伊尹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大臣,相传他曾耕种于莘野。
13. 一夫事:指傅说和伊尹的简朴生活。
14. 孔孟不得志:孔子和孟子在当时并未受到重用。
15. 日月经高穹:日月照耀天空,象征孔孟的伟大思想。
16. 圣贤心:圣人贤人的胸怀。
17. 养私而用公:将个人的修养用于公共事务。
18. 宇宙间生民:世间的百姓。
19. 仁渐而秾郁:仁爱逐渐积累并变得茂盛。
20. 义惨而庞洪:正义惨痛但却具有广大宏大的影响。
21. 泓泓:水流广阔的样子。
22. 资天功:得益于天地之功。
23. 短绠(gěng):短绳。
24. 勿谓一勺轻:不要因为舀取一点水而觉得渺小。
25. 洗涤人心空:洗去人心中的污浊。
26. 青苍:深绿色。
27. 远涧与冲融:远处的小溪和流水。
28. 中间云:云彩弥漫在树林之间。
29. 霶霈(pāng pèi):形容雨水充沛。
30. 汲引:汲取和引导。
31. 所利:有益的事物。
32. 孰遣榛莽丰:谁让丛生的草木繁荣?
33. 无得丧:没有得失。
34. 番险蒙:经历了各种困难和迷茫。
35. 君子修诸业:君子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事业。
36. 虑初而图终:从开始考虑事情的结局。
37. 赋此诗:创作这首诗。
38. 勿厌吾道穷:不要厌恶我这样困顿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的诗词,诗人在描绘蒙泉的同时,也在阐述自己对于人生、德行及事业的看法。诗人首先通过描述幽人掘寒泉、井甃命名等细节,表达了保持品德纯净的重要性。接着,诗人指出儒家的崇高理念是“仁”与“义”,具有深厚的道德底蕴。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比蒙泉与民生,表现出滋润万物的广阔胸怀。最后,诗人勉励世人要以开阔的心态看待事业和生活,并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这首诗不仅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蒙泉》是南宋著名诗人俞汝尚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南宋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特别是所谓“庆元党禁”事件,导致许多文人志士受到迫害。而俞汝尚本人也在这个时期因为直言进谏而触怒了皇帝,被贬谪至边远地区。然而,尽管身处逆境,俞汝尚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以山泉为寄托,写下了这首描绘大自然美景的诗歌。
在这首诗歌中,俞汝尚通过赞美蒙泉的清澈和纯净,表达了对人生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纯洁无暇品格的追求。同时,他也借助于蒙泉的形象,隐喻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很多文人士大夫虽然遭受了不公待遇,但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高洁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