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角亭
奇哉山中人,搆此池上宇。
蕙径斜映带,林烟尽吞吐。
春无四面花,夜欠一簷雨。
寄傲足有余,何须循广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奇特啊山中之人,构筑了这临池的建筑。
曲径通幽处花香弥漫,树林中烟雾缭绕。
春天没有四面的繁花,夜晚欠缺一檐的雨声。
隐居足以自得,何必寻求宽广的回廊呢。
去完善
释义
1. 题:指写文章的题目,这里可以理解为这首诗的题目。
2. 三角亭:这里的三角亭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也可能是一种特定的亭子。具体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理解。
3. 奇哉:表示惊奇、赞叹的语气。
4. 山中人:居住在山中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者他赞扬的对象。
5. 搆此:构建这个的意思。
6. 池上宇:指在池塘之上的建筑物,这里可能指的是三角亭。
7. 蕙径:指种植着蕙草的小路。
8. 斜映带:形容小路曲折蜿蜒。
9. 林烟:指树林中的雾气。
10. 吞吐:形容雾气的起伏变化。
11. 四面花:指周围的花卉。
12. 夜欠一簷雨:指夜晚缺少屋檐下的雨滴声。
13. 寄傲:指寄托自己的豪情壮志。
14. 足有馀:指足够满足需求。
15. 何须:何必需要。
16. 循广庑:指沿着宽阔的走廊行走。
去完善
赏析
《题三角亭》描绘了山间景色及亭子的位置。诗人表达了山中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自然的依赖和欣赏。诗中的“奇哉”表达了对这处景色的赞美,同时传达了隐居山林、远离喧嚣的愿望。诗人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三角亭周围的环境,并强调了春天没有四面的花朵和夜晚缺少屋檐的雨水,暗示了这里环境的幽静。最后,诗人提到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已经足够满足,并不需要去追寻繁华的生活。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三角亭》是南宋诗人俞汝尚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宋金对峙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北方的侵略下逐渐走向衰落,国土沦丧,百姓疾苦。然而,南宋的文化艺术却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其中,俞汝尚便是南宋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
俞汝尚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为主,表现了对自然美和和谐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诗歌中也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题三角亭》这首诗,便是俞汝尚在一次游览名胜时创作的。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三角亭独特造型的喜爱,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南宋文人在国家动荡时期的坚韧品质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