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尚将归吴兴齐州记室苏子由辱诗为送因逐韵谢之
释屦从军蚤滥官,已衰能复尚盘桓。
迩来齿发羞相问,乞有衡茅觅自安。
使我襟怀遗内热,诵君诗句袭人寒。
知谁便是知音者,且作岩溪雪景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脱下鞋子参军只是表面的虚衔,已经衰老的我还能继续留在这个地方。最近头发和牙齿都开始稀疏,让我不好意思询问别人的情况,只能在简陋的茅屋中寻找自己的平静。你的诗篇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热情,但同时也提醒我外面的寒冷。谁知道谁是理解我的人呢?暂且就把他们当作欣赏山间溪流雪景的人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汝尚:即俞汝尚,字某,浙江吴兴人,元末明初文人,曾担任齐州记室。
2. 吴兴:地名,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现为吴兴区。
3. 齐州:古代九州之一,大致包括今山东省一带。
4. 苏子由:不详,可能是与俞汝尚同时代的文人。
5. 辱诗:谦称自己的诗歌,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6. 释屦从军蚤滥官:比喻早年间参军做官,但并无实职。
7. 已衰能复尚盘桓:表示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希望能够有所作为。
8. 迩来齿发羞相问:表示自己近年来身体状况不佳,无法与人相比。
9. 乞有衡茅觅自安:希望能够在茅屋中找到内心的安宁。
10. 使我襟怀遗内热:表示诵读苏子由的诗句让自己内心感到清凉。
11. 诵君诗句袭人寒:表示苏子由的诗句给人带来寒冷的感觉。
12. 知谁便是知音者: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知音。
13. 且作岩溪雪景看:暂时把这一切看作是山间的雪景。
去完善
赏析
《汝尚将归吴兴齐州记室苏子由辱诗为送因逐韵谢之》赏析:
这首诗以“释屦从军蚤滥官”开篇,表达了诗人从军后过早地担任了官职的无奈。紧接着的“已衰能复尚盘桓”则透露出作者在年纪渐长后,仍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自豪。
接下来的“迩来齿发羞相问”和“乞有衡茅觅自安”两句,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渴望在宁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安宁。
紧接着的“使我襟怀遗内热”和“诵君诗句袭人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苏子由诗歌的喜爱。他认为苏子由的诗句能够让他忘却内心的烦恼,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最后,诗人以“知谁便是知音者”和“且作岩溪雪景看”来表达他对知音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知音是能够理解他内心的追求,而不是仅仅关注他的外表和地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汝尚将归吴兴齐州记室苏子由辱诗为送因逐韵谢之》,是俞汝尚所作。俞汝尚,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具体生卒年份不详,但此诗的创作时间应在南宋时期。
在南宋时期,文人墨客们面临社会动荡和民族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当时,金兵不断南侵,百姓疾苦,国家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诗文来激励民心、表达忧国忧民之情。而俞汝尚本人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他的一生。
与同时代的文人一样,俞汝尚也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波折。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故土和亲人的深深眷恋。在他的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以及在挫折面前的不屈不挠。
总之,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俞汝尚面对社会动荡和人生磨难的背景下创作的。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感慨和对国家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