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抚栏

标题包含
抚栏
抚栏惊岁月,久住欲如何。 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病令诗懒作,闲喜客频过。 听说边头事,时贤策在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轻抚栏杆,感叹时光流逝,长久居住于此又该如何呢?水乡花朵开放得早,春天的城市里人们活动频繁。疾病让我提不起兴致写诗,闲暇时却喜欢有客人频繁来访。听说边疆的事务,期待着当时的贤能之士能有解决之策。
去完善
释义
《抚栏》:这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一首五言诗。 1. 抚栏:抚摸栏杆,表示诗人正在观察周围景色并思考人生。 2. 岁月:时间。这里指时间流逝。 3. 久住:长期居住。 4. 水国:指的是江南水乡地区,这里的气候湿润,水域丰富。 5. 春城人上多:指春天的城市里人们活动频繁。 6. 病令诗懒作:由于生病,导致写诗的兴致减弱。 7. 闲喜客频过:喜欢闲暇时有客人来访。 8. 听说边头事:听说边境的情况。 9. 时贤策在和:当时的贤人讨论对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赵师秀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关心。首联“抚栏惊岁月,久住欲如何”,诗人通过抚栏这个动作,感叹时光荏苒,让人不禁思考应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岁月。颔联“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描述了水国的鲜花早早盛开,春天的城市游人如织的景象,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和人文景象。颈联“病令诗懒作,闲喜客频过”,表达了诗人因病而使得写诗的灵感减退,但闲暇之时喜欢与朋友频繁交往的心情。尾联“听说边头事,时贤策在和”,则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时事,关注边疆问题,希望有贤能之士为国家和平安定出谋划策。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既体现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态度,又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抚栏》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260年左右。 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身为文人的赵师秀,虽拥有满腔的报国之志,却由于时代的不幸而无法施展才华。他空有一身文学素养和济世之才,却因种种原因而无力回天。这使他倍感痛苦与无奈,内心充满了彷徨与挣扎。 在此时期,赵师秀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他曾试图通过政治途径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始终未能如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官场上的渺小无力,于是开始转向文学创作,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这首《抚栏》正是赵师秀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以“抚栏”为引子,通过对栏杆的触摸,传达出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