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真直院出使江东
一节铸黄金,翩然别禁林。
几于言事日,已作去朝心。
有识愁虽结,无惭喜自深。
江边瞻使者,谁不敬曾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塑造美好的品德如同冶炼黄金一般珍贵,在岁月静好的时光里悠然自得。步入成年后的每一天都在认真生活,心已经准备好面对未来的挑战。虽然生活中的忧虑无法避免,但我却因内心深处的喜悦而感到自豪。江边的眺望者,有谁不对曾经参悟过的人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一节:这里指官员的职位或级别。
2. 铸黄金:古代将铸造的铜称为黄金,这里用“铸黄金”比喻担任要职。
3. 翩然:形容人行动轻盈,姿态优雅。
4. 禁林:即翰林院,指皇帝的文学侍从们工作的地方。
5. 几于:接近,差不多。
6. 言事:向皇帝进言,提出意见和建议。
7. 去朝:离开朝廷。
8. 无惭:无愧于心。
9. 曾参:孔子弟子,以孝闻名,这里用以赞美使者的品行。
去完善
赏析
《送真直院出使江东》是南宋诗人赵师秀送别友人出任江东郡守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整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对于友人即将前往江东担任郡守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人的赞美和祝愿。
首联“一节铸黄金,翩然别禁林”,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前往江东就任郡守时的高贵气质与风度。诗人用“一节铸黄金”来形容友人德艺兼备的品质,如同黄金般珍贵;用“翩然别禁林”来表现友人离去时的情景,意味着他要离开朝廷禁林,到地方任职。
颔联“几于言事日,已作去朝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将要离开朝廷的忧虑心情。“几于言事日”意味着在朝议之日友人将离去,显示出诗人对于友人在朝廷为国家出力的期望以及对他即将离开的不舍。而“已作去朝心”则传达了友人积极赴任的态度,尽管离别令人伤感,但他已做好去江东的准备。
颈联“有识愁虽结,无惭喜自深”,是对友人才能和人品的赞美。虽然友人即将离开,但他在诗人眼中依然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诗人用“有识愁虽结”暗示友人的别离令他担忧,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友人才华的钦佩;而“无惭喜自深”则表达了友人将在新的职位上取得更大成就的信心和期许。
尾联“江边瞻使者,谁不敬曾参”,诗人通过对友人的高度赞誉,寄寓了对友人美好的祝福和期望。他以曾参为例,表达了江东百姓对于友人的尊重和敬仰,预示着他将得到百姓的拥戴和支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真直院出使江东》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当时赵师秀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任职秘书郎,负责宫廷文书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赵师秀的生活相对稳定,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相比,他的政治地位并不高。这或许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问题,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关注和忧虑。
此外,这一时期正值南宋中期,虽然政局相对稳定,但国家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尖锐。由于北方领土的丧失,南宋朝廷一直面临着来自金国的军事压力,同时内部也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赵师秀作为一位有责任的文人,希望以诗歌为武器,揭露社会问题,唤起人们对国家的关注。
综上,在创作《送真直院出使江东》时,赵师秀既面临着个人生活的挑战,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他以送别诗的形式,表达了对朋友即将出使江东的关心和祝愿,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友人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