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耕道犁春图

标题包含
谢耕道犁春图
春雨年年有,良田岁岁无。 何因将此事,须要画为图。 野水寒初退,平林绿半敷。 长谣谢沮溺,未必子知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雨每年都会下,但肥沃的田地却不是每年都会有。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呢?可能需要通过图画来表达清楚。田野中的水流已经退去,留下丝丝凉意;树林中的绿意也仅占据了半壁江山。我在这里唱出这首歌谣,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但并非所有人都会理解我的感受。
去完善
释义
1. 谢耕道:南宋诗人赵师秀的友人,生卒年不详,字景思,号丐翁,谥文靖。他在诗歌创作上颇有建树,作品以描绘农村生活为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 2. 犁春图:指描绘春天耕种景象的画作。这里通过画作表达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对民生问题的思考。 3. 年年有:每年都会有。这里是说春雨是自然现象,每年都会出现。 4. 岁岁无:每年都没有。这里是说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没有稳定的土地可供耕种。 5. 何因:为什么。这里提出问题,为何要把这种状况画出来。 6. 须要:必须要。这里强调把这种现象画出来的重要性。 7. 野水:郊外的水流。这里形容农田附近的水源。 8. 寒初退:寒冷的气候刚刚消退。这里描述春天的到来。 9.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这里形容田野的景象。 10. 绿半敷:绿色覆盖了一半。这里描述树木刚刚开始发芽生长的景象。 11. 长谣:长篇的歌谣或诗歌。这里用来赞美农民的勤劳。 12. 谢沮溺:这里的“谢”是作者自称,“沮溺”是指古代农民许行和他的弟子。这里表示作者以许行自喻,表明他与农民一样关心农业生产。 13. 未必子知吾:这里表示虽然自己关心农业生产,但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农民的艰辛。
去完善
赏析
赵师秀的《谢耕道犁春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野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首先通过“春雨年年有,良田岁岁无”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对于国家农业现状的关注和忧虑。春雨虽然每年都会滋润大地,但肥沃的土地却并不常见,这一现象引发了诗人对于土地贫瘠、农耕困难的思考。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何要将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绘成图画呢?这里的“将此事”可以理解为指代国家的农业状况。诗人认为,仅仅通过一幅画是无法解决现实的农业问题的,应该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描述了田野的景象:寒冷的溪水逐渐消退,树林的绿意开始覆盖。这些自然景象与前面提出的问题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生关注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长谣谢沮溺,未必子知吾”作为结语,表达了对古代农民谢灵运、陶渊明等人的赞美和敬仰。同时,诗人也以这句话暗示了自己的忧患意识,表明他关心民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耕道犁春图》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描绘农耕场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13世纪。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然而,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农民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土地,辛勤耕耘,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在诗的创作时期,赵师秀本人也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并不顺利,后来辞官归隐,过上了田园生活。这样的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让他对农村的春耕场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他的笔下,春耕不再是简单的农耕活动,而是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信念。 在诗歌创作的同一时期,南宋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农民负担沉重,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民们依然坚持耕种,期待着春天的到来,这与诗人赵师秀所表达的意境不谋而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