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古壶与人
小壶纯素无文采,验是殷商物至今。
损处怕教凡手触,铸时应有吉星临。
久藏厚土金声尽,微贮清泉翠色深。
持赠高人安几席,为勾古意入新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小壶纯净质朴无华,却能证明它来自殷商的文物至今仍存。破损之处害怕被普通人的手指触碰,铸造的时候定有吉祥之星照耀降临。长久收藏在地下泥土中,它的金色光泽已经失去,但是它微微储存的清泉却使它的绿色更加深沉。我把它赠送给高洁之人放置在书桌和床铺之间,用它勾起古人的思绪,吟唱新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古壶:古代的陶器或瓷器容器。
2. 小壶:指古壶的体积较小。
3. 纯素无文采:形容古壶外表朴素,无纹饰。
4. 验是:验证确凿无疑的事实。
5. 殷商:古代的中国王朝,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6. 物至今:遗留下来的物品。
7. 损处:指古壶破损的地方。
8. 怕教凡手触:害怕让普通的手触摸到。
9. 铸时:铸造古壶的时候。
10. 吉星临:吉祥的天神降临。
11. 久藏:长时间的收藏。
12. 厚土:深厚的土壤。
13. 金声尽:金属的声音消失,即古壶失去光泽。
14. 微贮:稍微储存。
15. 清泉:清澈的泉水。
16. 翠色深:绿色更加浓郁。
17. 持赠:拿着赠送。
18. 高人:德行高洁的人。
19. 安几席:安放茶几和坐席。
20. 为勾古意入新吟:为了将古代的情趣融入新的诗歌创作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中的“古壶”指的就是古代的陶瓷壶,诗人以“小壶纯素无文采”开篇,表现出了古壶的朴实无华的特点。接下来的诗句“验是殷商物至今”表明了古壶的年代久远,距今已有数千年之久。
“损处怕教凡手触,铸时应有吉星临”则是对古壶珍贵性的强调:古壶虽有磨损之处,但因其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需要小心呵护,谨慎触碰;同时,在古壶铸造之时,应是有着吉祥星运的庇佑。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久藏厚土金声尽,微贮清泉翠色深”描绘了古壶深藏于地下,历经岁月磨砺仍能保留其原有色彩,即使被贮藏了清水也能焕发出深沉的翠绿色泽,展示了古壶的古朴之美。
最后一句“持赠高人安几席,为勾古意入新吟”则是诗人的期望和愿景:希望古壶能得到高雅人士的欣赏,放置在适当的桌案上,唤起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关注和传承。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古壶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更希望通过这种表达,引发人们对古代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古壶与人》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赠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至嘉定年间(1208-1224年)之间,正值南宋中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繁荣。
在这段时间里,赵师秀的人生际遇起起伏伏。他曾在临安(今杭州)任太学正,但因性格耿直,不久便辞官归隐。此后,他在家乡浙江永嘉县度过了一段相对宁静的生活,与友人唱和赋诗,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赵师秀生活的时代,南宋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文化氛围浓厚,文人墨客喜欢品茗论道、吟诗作画。赵师秀也不例外,他与当时许多著名文人如陆游、辛弃疾等都有交往,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的奥秘。
《送古壶与人》这首诗便是赵师秀在与友人欢聚时所作。诗中以古壶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赵师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