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叶司理
寂寞坐高斋,兵来与讯偕。
喜看君字画,癯似我形骸。
颇欲征陈作,遥知动远怀。
梦魂思一遇,风雨暗长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坐在高高的书房里,突然传来战事的消息。
欣喜地欣赏着你的字画,它如我一般清瘦而有风骨。
心中跃跃欲试地想要创作诗文,我知道这定会让你产生深深的共鸣。
梦里魂牵梦萦地渴望相见,可惜风雨交加,阻碍了我们相聚于淮河岸边。
去完善
释义
1. 高斋:诗人自己的书斋,意味着孤独寂静。
2. 兵来与讯偕:战争突然降临的消息。这里“讯”是消息的意思。
3. 君字画:指的是叶司理的书法作品。
4. 癯:指瘦弱的样子。
5. 形骸:肉体,这里指诗人和叶司理都因贫困而显得瘦弱。
6. 征陈作:指征集诗人的诗篇。
7. 遥知动远怀:作者想表达的是即使远离家乡也仍然心系故人。
8. 梦魂思一遇:想念彼此以至于只能在梦里相见。
9. 风雨暗长淮:描绘出雨夜淮河的景象,用风雨暗示战乱。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答叶司理》中,诗人赵师秀以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军营中的画面。开篇“寂寞坐高斋”传递出一种孤独的情感,然而紧接着的“兵来与讯偕”则凸显了战斗中的紧张气氛。这种对比显示出诗人在困境中的沉着与冷静。
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赞美对方的书画才华以及渴望分享自己作品的心情,表达了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这里的“癯似我形骸”表明两人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两联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他们虽相隔遥远,却心系彼此;在梦中相遇,却受到风雨阻碍。这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叶司理》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50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师秀正身处官场,任江西宪司理一职。由于他性情耿直,不畏权贵,因此在官场上屡遭排挤,一生不得志。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在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与此同时,南宋末年正处于金、蒙交战之际,国家内忧外患严重,百姓生活困苦。赵师秀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深感忧虑。这使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