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岩寺
石岩看不见,翠色自重重。
春雨生松叶,山风响铁钟。
碑顽工费墨,草嫩绿添茸。
住院吴僧老,相迎忆旧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头山洞无法看见,四周青翠重叠。
春雨洒落在松树叶片上,山间风起铁钟鸣响。
刻碑工匠手艺精湛,墨迹清晰。小草新绿柔软如茸毛。
住在山里的老僧人,热情迎接让人回忆起往昔相逢。
去完善
释义
1. 翠岩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始建于唐代。
2. 石岩:指翠岩寺所在的岩石山。
3. 翠色:指青翠的山色。
4. 春雨生松叶:春天时雨水滋润松树生长的场景。
5. 山风响铁钟:山上吹过的风吹动寺庙里的铁钟发出的声音。
6. 碑顽工费墨:指碑文难写,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书写。
7. 草嫩绿添茸:小草在春天的滋润下变得翠绿,且新生的草显得毛绒绒的。
8. 住院:指的是住在寺院中。
9. 吴僧:指籍贯为吴地的僧人。
10. 相迎忆旧逢:作者回忆与这位吴地僧人以前的相逢情景。
去完善
赏析
《翠岩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师秀在翠岩寺所见的美景以及他与寺中僧人的深厚交情。诗的前两句“石岩看不见,翠色自重重”,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对比,展现了翠岩寺神秘而又深邃的氛围。接下来四句“春雨生松叶,山风响铁钟。碑顽工费墨,草嫩绿添茸”则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寺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后两句“住院吴僧老,相迎忆旧逢”,表达了诗人与寺中僧人深厚的友谊,以及重逢的喜悦之情。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翠岩寺》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题咏诗。这首诗描绘了翠岩寺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热爱和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首先,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南宋(1127-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当时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较好,但政治局势却十分复杂。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赵师秀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赵师秀(约1170-1220年)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以清丽、婉约著称,被誉为“永嘉四灵”之一。他在南宋年间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因为政治斗争和个人信仰的原因,后来选择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都受到佛教的影响。赵师秀也不例外,他在诗歌中多次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此外,南宋时期的文人还喜欢游山玩水,欣赏自然美景,这也影响了赵师秀的诗歌创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