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奭上人抄化
冒寒独向何方去,为建灵山阁未能。
诗卷带呈看疏客,药炉留借共房僧。
夕阳岸上行枯叶,瀑布岩前听拆冰。
事到有缘随处应,回来金碧入云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冒着寒冷独自走向何方,为了建立灵山的楼阁还没有完成。带着诗歌卷轴向疏远的朋友展示,向房中的僧人借用药炉。在夕阳下的岸边行走踩过枯叶,在瀑布岩石前聆听冰块破裂的声音。事情到了有缘分的时候就会得到回应,再回来时金碧辉煌的楼阁已耸入云层。
去完善
释义
1. 奭上人:古代的一位僧人。
2. 抄化:佛教术语,意为四处游方化缘。
3. 冒寒:冒着寒冷的天气。
4. 为建灵山阁未能:建灵山阁,指修建寺庙。未能,没有成功。这里表示奭上人为建设灵山阁而努力但没有成功。
5. 带呈:携带展示。
6. 看疏客:关注疏远的人或事。疏客,被忽视的人或事。
7. 药炉留借共房僧:借用寺庙的药炉共同煎煮药材。
8. 瀑布岩前听拆冰:在瀑布岩石的前面,倾听冰块断裂的声音。
9. 金碧:金黄与碧绿交织的颜色,此处比喻山寺的壮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送奭上人抄化》是一首描绘僧侣外出募捐修建寺庙的诗歌。首联通过描述上人冒着严寒独自出行,表达了僧人虔诚的宗教信仰。同时,诗人提到尚未建成的灵山阁,暗示了僧人此次外出募捐的目标。颔联则体现了诗人和僧人的友谊,诗人将诗卷展示给客人,并与房僧共享药炉,展现了两人之间的亲密情感。颈联通过描写夕阳、岸上枯叶和瀑布岩前的冰融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同时也暗含了僧人远行的艰辛。尾联则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强调只要因缘具足,自然能够成功完成目标,实现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宗教信仰的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奭上人抄化》是南宋诗人赵师秀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一时期,宋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北方领土沦陷,国势日渐衰弱。
赵师秀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他与陆游、杨万里等人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然而,尽管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在仕途上却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也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赵师秀结识了奭上人,并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奭上人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僧人,他以抄化为生,四处云游,传播佛法。赵师秀对奭上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敬仰之情,遂写下了这首《送奭上人抄化》,表达了他对友人命运的关切和对佛法的崇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