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翁卷入山
已送山民归旧庐,子今复去我何如。
渐成老大难为别,早占清闲未是疎。
小雨半畦春种药,寒灯一盏夜修书。
有人来问陶贞白,说与华阳何处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已将山民送回他曾经居住的地方,现在你又离我而去,让我怎么办呢?年纪越来越大,离别变得越来越困难,早早地过上了清静悠闲的生活也不是疏远的表现。细雨洒在菜园里,春天来临时种植草药;夜里点起一盏灯,静静地写一封家书。如果有人来询问陶渊明这样的隐士,我会告诉他们隐居在华阳的哪个地方。
去完善
释义
《送翁卷入山》注释:
1. 赵师秀:南宋诗人,号灵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2. 山民:指隐居山中的人,这里指翁卷。
3. 旧庐:指翁卷原来的住处。
4. 老大:年纪大的人。
5. 疏:疏远,不亲近。
6. 小雨半畦:形容春雨滋润田地。
7. 春种药:春天种植药材。
8. 寒灯:寒冷的夜晚的灯火。
9. 夜修书:晚上写书信。
10. 陶贞白: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医药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11. 华阳:指华阳洞天,位于江苏句容茅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送翁卷入山”,诗中描述了诗人送别友人入山的情景。首联写诗人已经送走了其他山人返回故居,而此刻又面临着友人的离去。颔联则写出了诗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难以承受离别的痛苦,同时他也羡慕友人能够早早过上清闲的生活。颈联通过描绘春雨中播种药材和夜晚点灯修书的场景,展现了山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尾联则以陶渊明为例,告诉友人如果有人问起他的隐居之地,就告诉他华阳附近的地方。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翁卷入山》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当时,赵师秀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担任枢密院编修官,负责起草机密诏令等文书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赵师秀经历了宦海沉浮。他年轻时曾进士及第,但由于政治原因,多次被贬谪到地方任职。他曾担任过江西、福建等地的提点刑狱使,负责审理刑事案件。在与百姓接触的过程中,他深感民间疾苦,对时政产生了深刻的不满。在临安任职期间,他密切关注国家大事,希望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庆元年间,南宋朝廷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党争。当时的皇帝宋宁宗软弱无能,权臣韩侂胄独揽大权,排斥异己。赵师秀因为与韩侂胄政见不合,被排挤出了朝廷。在这种情况下,他产生了隐逸的思想,希望能够远离世俗纷扰,过上清静的隐居生活。
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赵师秀送别好友翁卷,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对友情的真挚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