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寺
寺外山皆石,门因凿石开。
野花黄类菊,寒笋绿黏苔。
官为看田至,僧方乞食回。
一双簷际鸽,空觑出生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寺庙外面山上都是石头,门是靠着挖掘这些石头打开的。
野花黄色的像菊花一样,寒冷的竹笋绿的紧紧依附在青苔上。
官员来查看农田来了,僧人刚好去乞食回来。
一对鸽子停在屋檐下,瞪大眼睛看着生成的祭台。
去完善
释义
1. 石门寺: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东南。始建于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原名寿岳寺,宋代更名"石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寺外山皆石:描绘石门寺周围的山体由石头构成的景象。
3. 门因凿石开:描述石门寺的大门是由石头开凿出来的。
4. 野花黄类菊:形容寺院外的野花颜色与菊花相似。
5. 寒笋绿黏苔:描述笋的颜色是绿色,并且附着在青苔上。
6. 官为看田至:这里的"官"指的是官员,描述官员巡视田地时来到石门寺。
7. 僧方乞食回:描述僧人外出化缘乞讨食物刚回来。
8. 一双簷际鸽:描述一对鸽子在寺院的檐下飞翔。
9. 空觑出生台:描述鸽子望着讲台发出惊奇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石门寺》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石门寺周边的景色和氛围,以及官僧双方的互动。首联以“寺外山皆石,门因凿石开”的景物开篇,强调了石门寺周边怪石嶙峋的环境;颔联则通过描绘“野花黄类菊,寒笋绿黏苔”的画面,展示了石门寺周围生态的自然美感;颈联则以“官为看田至,僧方乞食回”反映了官僧之间的和谐互动;而尾联则以“一双簷际鸽,空觑出生台”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洞察。整首诗语言优美、结构严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门寺》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描绘寺庙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也就是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诗人赵师秀正遭受着战乱和流离失所的困扰,他一直在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宁静。
当时,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赵师秀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他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然而,他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整个时代的命运,于是他将情感寄托于诗歌创作中。《石门寺》便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反映内心世界的一首诗。
在诗中,赵师秀以石门寺为背景,通过对寺庙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赵师秀卓越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