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徐灵渊

标题包含
答徐灵渊
弊庐补葺虽劳力,且得幽闲住此身。 旧友误称吟笔长,诸亲争笑罢官贫。 近簷竹密妨巢雀,当户花疎见路人。 所虑久晴田事废,今闻高下雨皆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家的房子虽然破烂需要修缮,但还能过上悠闲的生活。 旧友们误以为我擅长写诗,亲友们笑话我丢了官职后的贫困。 靠近屋檐的竹林茂密妨碍了鸟雀筑巢,正对门口的花朵稀疏让路人可见。 担忧长久不下雨农田荒废,今天听说高处降雨都挺均匀。
去完善
释义
1. 弊庐:破旧的房子,诗人自指其居处。 2. 补葺:修补房屋。 3. 幽闲:宁静、恬静的环境。 4. 旧友:诗人的老朋友,这里特指徐灵渊。 5. 吟笔:写作诗歌的才能。 6. 诸亲:指各种亲戚。 7. 花疎:稀疏的花朵。 8. 近簷:靠近屋檐的地方。 9. 竹密:竹子繁茂。 10. 妨:妨碍。 11. 巢雀:筑巢的小鸟。 12. 当户:对着门户。 13. 田事:农事,耕种田地的事情。 14. 高下:高低,形容雨滴从天空降落的不同高度。 15. 雨皆匀:雨水均匀地降落。
去完善
赏析
《答徐灵渊》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己的住所、旧友和亲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关注。同时,诗人也表现出了对自己田园生活的担忧和忧虑。 首联“弊庐补葺虽劳力,且得幽闲住此身”,描述了诗人虽然辛苦修补破旧的房屋,但能享受到这种静谧的生活也是值得的。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颔联“旧友误称吟笔长,诸亲争笑罢官贫”,表明了诗人即使罢官贫困,也能得到朋友和亲人的理解和支持。这里体现了诗人与亲朋好友之间深厚的感情。 颈联“近簷竹密妨巢雀,当户花疎见路人”,则通过描绘诗人住所周围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关注和亲近。诗人用“竹密”和“花疎”来衬托出住所的清幽和宁静。 尾联“所虑久晴田事废,今闻高下雨皆匀”,诗人担忧久晴会影响农事,幸运的是听说高处降雨均匀,可以稍微缓解诗人的忧虑。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以及农业生产的关心和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徐灵渊》是南宋诗人赵师秀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赵师秀作为一位文人骚客,人生际遇颇有些曲折。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后来才勉强考中了进士。他在仕途中并不得意,一直担任一些低级官员,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使他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 在赵师秀所处的时代,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然而,这一时期的南宋政权已经失去了北方领土,偏安一隅,政治腐败严重,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现实,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这首诗中,赵师秀通过与徐灵渊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运以及国家命运的思考。他以淡泊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不公,以豁达的心胸面对人生的困境。同时,他也将这种情感寄托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中,表现出一位文人骚客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