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
幽人爱秋色,祇为属吟情。
一片叶初落,数联诗已清。
瘦便藤杖细,凉觉葛衣轻。
门外萧萧径,今年菊自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隐者钟爱秋天的景色,只因与诗歌情投意合。
一片叶子刚刚落下,几联诗已经清晰可读。
消瘦让人手中的藤杖更显得纤细,凉爽的感觉让身上的麻布衣袍更加轻盈。
门外的道路被秋风扫过,今年的菊花自然生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幽人:指的是隐士、避世之人。
2. 祇:只,表示唯一的原因。
3. 吟情:诗歌的韵味。
4. 叶初落:指树叶刚开始飘落。
5. 数联诗:几首诗。
6. 瘦便:变瘦的样子。
7. 藤杖:用藤条制作的拐杖。
8. 凉觉:感觉凉爽。
9. 葛衣:用葛布制作的衣物,夏天穿着较凉爽。
10. 萧萧:形容风吹过草木的声音。
11. 菊自生:菊花自然地生长出来。
去完善
赏析
赵师秀的这首《秋色》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和细腻情感。开篇便以“幽人爱秋色,祇为属吟情”揭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强调这是出于他对吟咏秋色的深情。接着,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致描绘,如“一片叶初落,数联诗已清”,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寂静和诗人的才情。然后,通过“瘦便藤杖细,凉觉葛衣轻”的表现手法,让人进一步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和诗人的孤单之情。最后,以“门外萧萧径,今年菊自生”结束全诗,以此表达出诗人独立于世、以菊花为伴的高洁品质。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秋天的美好和诗人的高雅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色》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59年,正值南宋晚期,金国南侵,国家局势紧张之际。赵师秀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自身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不满。
在这个时期,赵师秀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期。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过着清贫的生活,专注于文学创作。他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风光、表现个人情感为主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在赵师秀所处的时代,南宋正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金国多次南侵,严重威胁到南宋的安全。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尤其是那些关心国家命运的士人,纷纷拿起笔来,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赵师秀也不例外,他在《秋色》中表达了对家乡和国家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