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缙云县宿

标题包含
缙云县宿
亲知因别久,具酒劳经过。 古邑居人少,春寒入夜多。 雨香仙地药,烛动石桥波。 稍觉离家远,乡音一半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亲爱的朋友,自从我们分别之后已经很久了,现在我准备了美酒来犒劳你的经过。 这个古老的小城居民很少,春天的寒气在夜晚更加浓烈。 细雨滋润了这片充满仙气的地方,蜡烛的影子映在了水波荡漾的石桥上。 我逐渐感到离家乡越来越远了,而乡音也有一半变得生疏起来。
去完善
释义
1. 缙云县:现在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2. 亲知:亲戚朋友。 3. 古邑:古代的城市或县。 4. 仙地:指仙人居住的地方,此处可能代指缙云县一带的风景胜地。 5. 石桥:缙云县境内的名胜古迹之一,名为“独峰桥”。 6. 乡音:家乡的口音。 7. 一半讹:指有些字音与当地口音不同。
去完善
赏析
赵师秀的这首《缙云县宿》描绘了诗人在缙云县的住宿体验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联“亲知因别久,具酒劳经过”,表达了诗人与亲朋好友分别已久,如今重逢,于是准备了美酒招待他们。这一句传达了友情和怀旧的情感。颔联“古邑居人少,春寒入夜多”,描述了缙云县这个古老县城的人口稀少,以及春夜中寒冷的气氛。这里的“春寒入夜多”暗示了诗人在夜晚感到的孤独和无助。颈联“雨香仙地药,烛动石桥波”,则描绘了春雨滋润着药材的香气,以及烛光在石桥上的倒影。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尾联“稍觉离家远,乡音一半讹”,传达了诗人因为离家遥远而感到有些陌生,甚至连家乡方言也听不太懂了。这首诗整体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风格,通过对友情的怀念、家乡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感情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缙云县宿》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后期,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赵师秀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赵师秀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赵揆曾任尚书左丞。然而,赵师秀的青少年时期正逢金兵南侵,家乡被占领,家庭破落。他成年后,虽然担任过一些小官,但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这个时代,南宋王朝已经衰败,北方领土丧失殆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赵师秀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受到国家的苦难和自己的无力回天,心中充满了悲凉和无奈。 在《缙云县宿》中,赵师秀通过对缙云县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孤独、寂寥的心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以及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