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冷泉夜坐

标题包含
冷泉夜坐
众境碧沈沈,前峰月正临。 楼钟晴听响,池水夜观深。 清浄非人世,虚空是佛心。 却寻来处宿,风起古松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周围的风景青翠葱茏,前面的山峰上月光正照亮大地。晴天的时候能听到远处的钟声回荡,夜晚则看到水池中的水面深邃。这里清净脱俗不似人间,而只有一片无尽的虚空才能展现出佛陀之心。想到达这个地方还要回到出发的地方去居住,风起时,那古老的松树林簌簌作响。
去完善
释义
1. 冷泉:指泉水冷却,引申为清凉之地。 2. 夜坐:在夜间静坐冥想。 3. 众境:各种境界,此处指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色。 4. 碧沈沈:形容绿色的水面广阔而深沉。碧,绿色;沈沈,深广的样子。 5. 前峰:诗人的前方山峰。 6. 月正临:月光正好洒在前方的山峰上。 7. 楼钟:高楼上的钟声。 8. 晴听响:在晴朗的天气中聆听钟声。 9. 池水夜观深:在夜晚观察池塘的水面,感觉其深度。 10. 清浄非人世:这里的环境清静,仿佛不是人间。 11. 虚空:佛教术语,指无所不在的宇宙。 12. 佛心:佛陀的心意,这里比喻觉悟和解脱的境界。 13. 却寻:回头寻找。 14. 来处宿:回到原来住的地方。 15. 古松林:古老的松树林。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冷泉夜坐”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夜静之时,空山、清泉、明月、古松等诸多意象构成的静谧景象。首联以“碧沈沈”写出群山的翠色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深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颔联中的“楼钟”和“池水”则分别代表了古刹禅院的声音与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境的寂静之感;颈联中“清净非人世,虚空是佛心”,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向往超凡脱俗的思想感情。结尾则以“风起古松林”收尾,颇有寓意,既表达了诗意对古松精神的赞美,又暗示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全诗形象鲜明,意境深远,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冷泉夜坐》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冷泉亭夜坐时所见的夜景和对生活的感慨。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相关内容。 首先,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冷泉夜坐》大约创作于南宋晚期,具体时间已无法确定。这一时期,赵师秀生活在江南地区,他曾在杭州西湖的冷泉亭夜坐,目睹了月光映照在泉水中的美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其次,在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内,赵师秀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年轻时曾考取进士,但因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导致政局动荡不安。赵师秀虽然有一定的政治抱负,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因此,他选择远离世俗纷争,寄情山水,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感慨。 此外,在《冷泉夜坐》创作的时间段内,南宋社会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南宋边境,国内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赵师秀也是其中之一,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综上所述,《冷泉夜坐》是赵师秀在南宋晚期创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冷泉亭夜坐时对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在这段时间里,赵师秀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而南宋社会也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意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