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三月江头花正开,啼教花片委青苔。
若嫌此地非君土,今度归时莫要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春三月,江边花开正盛,花儿悲鸣着凋落,撒在青苔上。
如果嫌这里不是你的归宿地,下次回来就别来了。
去完善
释义
1. 三月江头:指春天江水边。
2. 啼教花片委青苔:啼教,谓鸟儿叫唤教导。花片,花瓣。委,弃置。青苔,一种绿色的地衣植物,常附生于岩石、墙壁上。这句诗是说,杜鹃鸟在江边啼叫,好像在教导花瓣不要落在地上,而要落在青苔上。
3. 若嫌此地非君土:若,如果。嫌,不满意。君土,您的土地,这里指杜鹃鸟的故乡。这句诗是假设之辞,意思是,如果你嫌弃这里不是你的土地。
4. 今度归时莫要来:今度,这次。归时,回来的时候。莫要,不要。这句诗是诗人对杜鹃鸟的劝告,意思是你下次回来的时候就不要再来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杜鹃鸟的诗词。诗人以杜鹃鸟在三月的花季中啼鸣,引起花朵凋谢、花片落满青苔的景象开篇,生动地刻画了杜鹃鸟的哀婉之音。接着,诗人又以杜鹃鸟的自问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若嫌此地非君土,今度归时莫要来。"这一句,既是对杜鹃鸟的期许,也是对诗人的自己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杜鹃》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正值南宋时期,金兵入侵,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这一年里,赵师秀因为上疏反对朝廷的卖国政策,被贬谪到临安府当差。
在赵师秀的一生中,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关注民生疾苦。他曾多次上疏,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但都未能得到采纳。这次被贬谪,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在这段时间里,赵师秀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关注自然界的美好,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杜鹃》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以杜鹃鸟作为象征,表达了人民的痛苦和哀愁,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