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禁
宵长非一梦,欲记已迷茫。
照镜枯于腊,梳头落似霜。
病疴如退愈,贫屡又商量。
所嗜惟崖栗,今年不敢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晚漫长,梦境纷杂难以一一记住,想要铭记却已变得模糊不清。
对着镜子,发现头发如同枯枝一般,梳理时落下如霜般的白发。
病痛似乎在消退却又反复袭来,生活的贫困也需要再三考虑和应对。
唯一喜欢的食物是山间的栗子,但今年却不敢去尝试。
去完善
释义
《栗禁》:该诗选自《宋诗鉴赏辞典》,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作品。
1. 宵长非一梦:宵指夜;长指时间久;非指不是;一梦指一次睡眠。这句的意思是夜里时间过得漫长,睡眠多次。
2. 欲记已迷茫:记指记住;已指已经;迷茫指模糊不清。这句的意思是想要记住却已经模糊不清了。
3. 照镜枯于腊:照镜指对着镜子看;枯指干枯;于指在;腊指十二月。这句的意思是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感觉像在十二月的冬天一样枯萎。
4. 梳头落似霜:梳头指梳理头发;落似霜指头发脱落如同白霜。这句的意思是梳理头发时,头发掉落就像雪花飘落。
5. 病疴如退愈:病疴指疾病;如指好像;退愈指慢慢恢复。这句的意思是病情好像在慢慢恢复。
6. 贫屡又商量:贫屡指贫困的境地;又指再次;商量指商量对策。这句的意思是再次陷入贫困的境地,商量如何度过。
7. 所嗜惟崖栗:所嗜指喜欢的食物;惟指只有;崖栗指山上的栗子。这句的意思是喜欢吃的只有山上的栗子。
8. 今年不敢尝:今年指今年秋天;不敢尝指不敢吃。这句的意思是今年秋天不敢吃这种栗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栗禁》,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日常所见、所思,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首联“宵长非一梦,欲记已迷茫”,诗人以夜长难眠起笔,表现出自己对梦境的回忆尝试与混乱状态。
颔联“照镜枯于腊,梳头落似霜”,诗人借镜子中枯萎的自己与头发脱落的现象,形象地描绘了岁月无情与生命的流逝。
颈联“病疴如退愈,贫屡又商量”,诗人通过自己的病体逐渐好转,却仍被贫困困扰的情况,展现了生活中的艰辛与困顿。
尾联“所嗜惟崖栗,今年不敢尝”,虽然诗人钟情于崖栗,但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他不敢去品尝这一口美味。这里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栗禁》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在这首诗中,赵师秀通过对栗子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赵师秀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仕途不顺。然而,赵师秀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他将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寄托在栗子的形象上,通过赞美栗子的品质,表达了对自己品格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许。
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困苦。赵师秀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总之,《栗禁》这首诗反映了赵师秀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