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茅山温尊师

标题包含
寄茅山温尊师
几度题诗寄入山,不知何处得书看。 莓苔石上秋吟远,星斗坛中夜拜寒。 鹤改新名呼未至,碑逢断刻打应难。 忆师每欲寻师去,芝术栽成自可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多次写信寄托思念之情, 却不知我的信你在哪里阅读。 在长满青苔的石板上读诗倍感季节变换之遥远, 在星空下祭拜祷告内心充满敬仰。 未曾改名换姓的仙鹤还未到来, 断碑残垣难免令人感到伤感。 怀念老师之时总想亲自去找他, 那美味的灵芝或许可以抚慰我思师的苦痛。
去完善
释义
1. 茅山: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与句容市交界处的一座道教名山,相传为汉代道士茅盈修炼得道之地。 2. 温尊师:指道教的一位尊贵的师傅,这里具体指哪位道教学者已无从得知。 3. 几度题诗:诗人多次写诗寄给茅山的温尊师。 4. 人山:指进入深山修行的人,这里是说温尊师在山中修行。 5. 莓苔石:布满青苔的石头,指代幽静的山林环境。 6. 秋吟远:秋天时诗人远离尘世喧嚣,于山林间尽情吟咏。 7. 星斗坛:道士礼拜星斗的天坛,意味着在夜晚祭拜天地星辰。 8. 夜拜寒:形容夜晚祭拜时所感受到的寒冷。 9. 鹤改新名:喻指时光的流逝,暗含诗人对温尊师的思念之情。 10. 碑逢断刻:看到断断续续的石碑残刻,感慨岁月的沧桑。 11. 打应难:拍打应当困难,意指寻找断碑残刻的过程充满艰辛。 12. 忆师每欲寻师去:表达对温尊师深厚的思念之情。 13. 芝术:泛指灵芝等珍贵的药材植物,这里引申为美好的事物。 14. 自可餐:形容自己在品尝美好事物的同时,也领悟到了其中的哲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赵师秀写给茅山温尊师的,表达了他对这位老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几度题诗寄入山”表现了诗人多次写诗寄给老师,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不知何处得书看”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老师回音的期待与无奈。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诗人在山林间感受到的秋天的凉意以及夜晚在星斗坛祭拜时的寒冷,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鹤改新名呼未至,碑逢断刻打应难”两句则形象地描绘出山林中的景色,也表现出了诗人在寻找老师过程中的艰辛。最后两句“忆师每欲寻师去,芝术栽成自可餐”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想去寻找老师的心愿,即使生活困苦,只要有老师的教诲就足以让他满足。全诗充满了深深的师生情谊和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寻找老师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茅山温尊师》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0年至1219年之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赵师秀历任州县官吏,晚年退居故里,博览群书,以诗自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道教在南宋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茅山是道教的一个重要圣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东南的茅山。温尊师则是茅山的一位著名道士,精通道教经典,擅长炼丹、符箓等道术。赵师秀在任州县官吏期间,可能因为公务或私人原因与温尊师结识,对温尊师的人品和才学表示敬佩。 这首诗表达了对温尊师深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赵师秀本人对道教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在诗中描述了温尊师身处茅山仙境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其人品和才学的赞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赵师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于道教的理解和尊重,以及他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