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州郡庠山亭
一来高处望,远近尽秋容。
秀气归才子,清风属钓翁。
溪晴分别港,山阙见他峰。
独忆凉宵月,无因宿此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高处远眺,远近都是秋天的景色。
文人墨客颇具才情,清风拂面属于垂钓的渔夫。
小溪晴天区分港口,山峦间可见其他山峰。
我独自回忆起那凉爽的夜晚和月亮,可惜没有机会在此过夜。
去完善
释义
1. 筠州:古地名,即今江西省高安市;
2. 郡庠:古代州郡的学校;
3. 一来:首次来或刚刚来到的意思;
4. 高处:指山亭所在的高地;
5. 远近:指视野范围内的广阔空间;
6. 秋容:秋天的景色;
7. 秀气:指山水风光之美;
8. 才子:才华横溢的人,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9. 清风:凉爽的微风;
10. 属:归属于;
11. 钓翁:钓鱼的老人,这里可能是诗人的自喻;
12. 溪晴:晴朗的天气下溪水显得分外清澈;
13. 分别港:指溪流间的各个支流;
14. 山阙:形容山峰起伏;
15. 他峰:其他山峰;
16. 独忆:独自回忆;
17. 凉宵月:清凉的夜色与月光;
18. 无因:没有机会;
19. 宿此中:在这地方过夜。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筠州郡庠山亭”为题,展现了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情感体验。首联“一来高处望,远近尽秋容”,描绘了登上山亭后的所见之景。诗人放眼望去,远处近处的景物都带着秋天的气息,让人感到凉爽宜人。
颔联“秀气归才子,清风属钓翁”,则是诗人的感受与联想。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诗人感受到一股秀气,仿佛这美好的景色只为才子而生。而清风则让人联想到悠闲的垂钓者,他们享受着宁静的时光,与世无争。
颈联“溪晴分别港,山阙见他峰”,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亭周围的景象。阳光明媚的溪水边,渔舟唱晚;山峰之间,可见其他的高峰,犹如一幅山水画。
尾联“独忆凉宵月,无因宿此中”,则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夜晚时分,月光洒在山亭之上,诗人独自一人怀念着过去的时光,却再也没有机会在这里留宿。全诗以怀旧收尾,表达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筠州郡庠山亭》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赵师秀之手。赵师秀是南宋著名的文人,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这首诗作于淳熙年间(1174-1189年),此时正值南宋中期,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社会相对安定。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师秀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以进士身份进入仕途,先后担任国子监学正、太常寺主簿等职,文学成就颇高。他在筠州郡庠山亭游览时,看到美丽的山水风光,不禁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描绘山亭景色的诗作。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金宋对峙的特殊时期。南宋政权虽然偏安江南,但仍然面临着金国的威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赵师秀的诗作显得尤为珍贵,他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