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徐灵晖挽词

标题包含
徐灵晖挽词
在生贫不害,早丧可嗟吁。 天下黄金有,人间好句无。 魂应湘水去,名与浪仙俱。 平日惟耽茗,坟前种几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师秀,字紫芝,号乐闲,是南宋著名的文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考证,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170年至1219年间。 赵师秀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世家,家境优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贫不害":意指徐灵晖尽管生活贫困,但不以此损害自己的品行和信仰。 2. "可嗟吁":表示对徐灵晖英年早逝的悲痛和惋惜。 3. "黄金有":指天下仍有财富存在,而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得到。这里是一种反讽手法,强调了徐灵晖的作品和他的精神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4. "好句无":指世间再也没有像徐灵晖那样好的诗句了。这也是对他的才情的赞美和悼念。 5. "魂应湘水去":这句诗意味着徐灵晖的灵魂应该随着湘水消逝,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离去的哀痛之情。 6. "名与浪仙俱":浪仙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别号,这里将徐灵晖的名声比作贾岛,表明他在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7. "耽茗":沉迷于品茗,借指徐灵晖热爱文学创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8. "种几株":坟前种植茶树,表达了作者怀念故人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赵师秀的《徐灵晖挽词》是一首悼念亡友的诗作。诗人以精炼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于逝者的惋惜和对往事的回忆。 首联“在生贫不害,早丧可嗟吁。”描绘了徐灵晖在世时虽然贫困,但并未因此而受到侵害。然而英年早逝,令人叹息不已。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生活境况的关切和对过早离世的遗憾。 颔联“天下黄金有,人间好句无。”则传达了诗人对于好友才华的赞美。他坚信在世上一定有珍贵的黄金,但却难以找到像徐灵晖那样才华横溢的人,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句。这里诗人借以表达了对于亡友才情的仰慕和痛惜之情。 颈联“魂应湘水去,名与浪仙俱。”两句进一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想象徐灵晖的灵魂已随湘江之水消逝,但他的名声将与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一同流传千古。 尾联“平日惟耽茗,坟前种几株。”诗人以平淡的语言,回忆起徐灵晖日常喜欢品茗的闲适生活。在友人坟墓之前,诗人选择种下几株茶树,以此寄托自己的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灵晖挽词》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赵师秀时任临安府教授。在这首诗中,赵师秀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亡友徐灵晖的深深怀念。 徐灵晖,名逵,浙江温州人,是赵师秀的好友,也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学者。他们在文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共同的兴趣和深厚的友谊。徐灵晖英年早逝,使赵师秀感到非常悲痛。 在南宋时期,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尖锐。面对这一现实,赵师秀深感无奈。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而是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在这首《徐灵晖挽词》中,赵师秀通过对徐灵晖的悼念,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死亡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